正文 中國服裝高端定製那些事兒(2 / 2)

在王玉濤的工作室,有時是銷售找到客戶,有時則是客戶慕名上門。“從事高端定製一定要有深厚的積累,不管是設計師還是製作者,都不可能一入行就從事高端定製。”他告訴記者,這種積累,包括技藝的純熟,也包括設計師和品牌的影響力。

時間打磨出的精品

“高端定製可以讓一個設計師出名,但是卻不能保證讓他發財。”意大利時尚協會主席馬裏奧·博賽利(Mario Boselli)告訴記者。

由於前期要承擔高昂的成本和較大的壓力,很少有設計師或企業專做高端定製。王玉濤表示,這些資金上的壓力通常需要成衣製作業務來分擔,雖然他和工作室都願意投入更多精力到高端定製中,但現實卻是——如果隻做高端定製,工作室可能都養不起自己。雖然高端定製服裝的價格非常高昂,但與每件衣服背後的物質和時間成本相比,利潤並不算高。戰英傑向記者透露,“社稷”創立一年多,雖然客戶群在逐漸壯大,但至今也還未盈利。

“高端定製的服裝要花很多時間去打磨,你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出真正高質量的東西。”王玉濤告訴記者,一件高級定製服裝,無論是男裝還是女裝,因為工藝繁複程度不同,從設計到完成需要一個月乃至數月的周期。有時在製作一件女裝時,因選用了真絲等特殊材質麵料,料子至少要懸垂靜止48個小時以上,才可以讓紗線很好地順應地心引力,使女服的下擺產生飄逸靈動的感覺。

在戰英傑看來,高端定製的市場規模不會太大,因為“這畢竟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

張慶輝認為,隨著消費層次和消費結構的升級,高端定製的市場會越來越大,而突出個性化,滿足情感消費體驗應該是高端定製始終堅持的準則。“目前國內做得好的設計師和品牌都有一個共同點:始終以客戶需求為核心價值。他們專注於品質和細節,力求滿足消費者的每一個要求,在設計上精益求精,因此形成了良好的顧客口碑。”

賺不了快錢的產業

隨著“無用”和“例外”走紅,不少人都將高端定製與“民族品牌的希望”聯係在一起,資本市場上不斷傳來的利好消息也讓遊資蠢蠢欲動。

“這不是一個可以賺快錢的產業,想做好這一行,需要有信仰,需要堅持,需要熱愛,它跟做商業不一樣,不會有很高的回報。”王玉濤告訴記者,“高端定製對技術要求非常高,工人至少要有10-15年經驗。30歲以下的人,無法從事高端定製。”

熟諳中國服裝產業鏈的設計師戰英傑認為,國內整個服裝行業現在麵臨的一個問題是,大家為了走量,為了要利潤,跑得太快了,往往忽略了細節——這是做衣服時遇到的問題,也是整個服裝產業的問題。做高端定製,就要跳出這種工業化思維,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標準,忍得住虧損”。

中國服裝也在尋求突破,“社稷”的訂單以前全部交給意大利人去製作,縱然保證了工藝的精湛,但由於生產周期太長,公司從旗下工廠及公司外遴選了十幾位擁有近20年工作經驗的工人,根據從意大利帶回來的樣品來嚐試自己製作。現在,這些工人的作品已經和意大利樣品看不出明顯差別,而成本也得到了大幅降低,衣服的價格也能為更多人所接受。“選擇國外設計加工最終還是為了自己學習提升。”戰英傑說。

“國外高端定製品牌試衣次數往往更多,有的品牌有時甚至要試衣10次。在中國,這顯然不現實。中國人都太忙了,有時試一兩次就煩了。”戰英傑表示,節約時間,盡量減少試衣次數並保證品質,是客戶帶給中國高端定製品牌的另一個挑戰。

“中國人不缺技藝,隻是少了眼界。高端定製,真是一個時間砥礪出的產業。這個產業前麵的道路或許有金光,但未必寬廣,後來者還是謹慎行之。”她說。(史微薦自《中國經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