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石:我為什麼不培養接班人(1 / 3)

王石:我為什麼不培養接班人

財經

作者:王石

假如實踐證明接班的不勝任,但有製度保障,糾錯換人還是比較容易的,所以製度建設比培養接班人更靠譜。

1999年,我辭職後在一定程度上投入自己的“業餘愛好”,除了眾所周知的重拾少年夢的激情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以此為契機,與管理層疏離。

沒錯,我是有意和萬科的管理層疏離,很多人不明白這一點。在創立萬科的過程中,基本上事無巨細都是親力親為,董事長兼總經理。但是一個人,無論你有著怎樣神通廣大的能力和用之不竭的精力,總有一天你要離開,這是誰都不能違背的自然規律。萬科的成功,不是說王石在的時候就紅紅火火,王石不在的時候就走下坡路了,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那麼這個企業是不成熟的。

我不希望是我做不下去了,眼睛看不到了,我才離開;我早點放手,對我對萬科都有好處。但是我辭職的時候才48歲,還年富力強,如果在公司待著,肯定是沒事找事。所有的工作都由總經理承擔了,一個董事長,如果還要插手原來作為總經理時候的事情,那不是越俎代庖、“垂簾聽政”麼?所以我就常常離開公司,每次離開就是一兩個月。當然,現在講起來輕鬆,但在最初,我實際上是不大適應的。

不要做“垂簾聽政”的事

因為我還是董事長,所以第二天還得照常上班,可一到辦公室就感覺不對勁了,覺得冷冷清清,我看了日曆又看了記事本,不是節假日也沒什麼特殊的事情,便問秘書,人都跑哪裏去了。秘書說,大家在開總經理辦公會。

我第一個反應就是,怎麼沒有叫我?隨即意識到,我已經不是總經理了。他們開會的這段時間我便在辦公室踱來踱去、抓耳撓腮,竟不知該做什麼好。心裏特別想衝過去看看,告訴他們,你們開你們的,我就坐在旁邊聽聽,什麼也不說。但轉念一想,新的總經理第一次召開辦公會議,如果前任總經理、現在的董事長,往那兒一坐,人家還怎麼開會呢?

於是我隻好在心裏念叨,不能過去不能過去。那種感覺就好像前一天還意氣風發、指點江山,第二天就讓你拄著個拐棍去公園裏散步,拿些老照片追憶似水年華,順便思考思考人生——這看起來很愜意,但對於一個還年富力強的人來說,突然閑下來,好比將馳騁的野獸關進了籠子。當天的樣子我現在想想還忍俊不禁。第一天就在不適應中過去了;到了第二天,還是很難受;第三天,仍然很難受;第四天的時候,總經理過來彙報那天的會議,說有七個要點。我就非常耐心也饒有興趣地聽著,第一、第二、第三……說到第三點時我說不用說了,我知道接下來第四、五、六、七點都是什麼,然後反過來講給他聽。他又驚訝又困惑,問我是否去偷聽了。

實際上,他們都是我培養的部下,他們開會討論什麼,我當然心中有數。接著我又告訴他,第五點的思路是錯的,第六點也不對,應該怎樣怎樣。總經理聽完我這麼說,眼睛裏滿是欽佩:老總沒參加會議,隻聽我彙報了前三點就知道接下來的都是什麼,並且還能指出哪裏不對。當然,這情形讓我情緒高昂起來了,不錯,成就感找回來了,不參加會議都知道講的是什麼、哪裏有問題。於是到了第二個星期彙報的時候,照樣到了第三點,我就坐不住了,自己說了接下來幾點,以及相應存在的問題。等到第三次,總經理再彙報時,我覺得他的眼睛不再放光,狀態也不對了。

看樣子是感覺“反正我們想什麼、討論什麼、做什麼決定董事長都能猜到,與其來做彙報,還不如直接聽從指示”。我一看那狀態,便知道有問題了,而且這個問題還出在我的身上——一不小心做了“垂簾聽政”的事。他彙報時已經沒有最初的那種情緒、那種衝勁了。我當下決定不說話,聽著他講完,實際上講到第三點時,我的“慣性”又來了,特別想打斷他,但還是強忍住咬著舌頭不說話,他似乎也掌握了我的“規律”,所以在彙報到第三點的時候等著我說話,我沒說,他隻好繼續講第四點、第五點,直到他說完,我忍了半天,說,我沒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