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簡單寓言裏的管理智慧(3)(3 / 3)

這一要求引起了眾多獸類的不滿,但大家畏懼他是森林之王,敢怒不敢言,隻得各自拿著食物送進獅子的家裏。存放完之後,大家戀戀不舍,不願離去。

獅子看出了所有獸類的心態,便說:“送來的所有食物都是你們的,你們是最大的收獲者,也是我最辛勤的臣民,放在我這裏隻是保存,為的是以後更好的生活。”

眾獸類聽了,這才樂意的離去,等到饑餓時來取食物時,早被獅子吞並了。

獅子的聰明在於讓百獸產生擁有感,讓各位都認為自己是最大的收獲者。

在現代管理中,讓員工產生擁有感,是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的有力手段。當然,光靠“以廠為家”、“以公司為家”的宣傳是沒用的,必須讓員工看到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采取股權分配製、按功計酬的工資獎金製等等。這樣,員工就會將公司或工廠真正當成發揮能力、達成人生目標的理想之地,從而產生發自內心的擁有感,並真心實意地奉獻自己的力量。

微軟公司招聘的一般都是有前途的優秀青年,正是他們把微軟公司推向頂峰。對此,比爾·蓋茨毫不隱諱。當他被問及公司成功的秘訣時,他說:“我們聘用出色的人。”

比爾·蓋茨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他率性而為,在任何時候都保持自己的個性而不遷就別人。一般來說,這種個性很容易讓人反感,使自己處於孤立。

但比爾·蓋茨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他雖武斷但不專橫,允許別人保持自己的個性,也能容忍別人的針鋒相對。這樣,大家在同等權利下交往,不至於有受傷害的感覺。這就是為什麼那些開始不習慣比爾·蓋茨的人後來卻越來越喜歡他的原因。

而且,公司的性質隨著幾年的發展,悄然發生了變化。

微軟公司的初期形式是合夥人製,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享有公司全部所有權。1981年7月1日,微軟公司成了華盛頓州的一家正式股份公司。

起初,微軟公司的股票隻有少數內部人購買,蓋茨、艾倫分別占有股份的53%和31%;鮑爾默占8%左右,拉伯恩占4%,西蒙伊和利特文大約占不到2%。

許多在微軟公司幹了多年的人,對股票分配方式懷有不滿。他們有功勞,但股票隻發給了比爾·蓋茨最親密的夥伴。

在人們的呼聲下,微軟公司的股票購買權計劃很快實行。當然,這一計劃用了4年時間才陸續完成的。微軟公司的原始股價為每股95美分,可以給每位新雇的程序員5200股,來得較早的人得到更多。

到1992年,這些原始股每股值1500美元。購買原始股票的人都大賺其錢。

當然,這已是後話,此時微軟公並未上市,股票隻是公司內部分紅的依據。

這種將股票購買權分給雇員的方法,可以使雇員產生一種擁有感,使員工確確實實地感到他們是在為自己工作。

雖然微軟公司的工資較同行業高,但員工經常超時工作,相比之下,工資仍嫌不足,這也遭致員工不滿。因此,分配股權能大大緩解員工的情緒。

總的來說,微軟公司人手始終不足,一直是在超量工作。當時作為總裁助理的史蒂夫·鮑爾默對公司人力缺乏的情況很了解,也知道完成所有項目所需要的人才。有一次他讓比爾·蓋茨批準雇50人,但比爾·蓋茨不同意,說不能預先批準50人。一方麵,蓋茨希望對員工保持一定工作壓力,避免人浮於事的現象;一方麵,他希望所招的每個人都適合公司需要。

微軟公司需要的是技術尖子,並不十分好找。盡管招聘工作經常進行,人員還是緊缺。即使員工們每天工作14個小時,一周幹7天,活還是幹不過來。

1981年11月,微軟公司迎來了它的第100名職員。不久,微軟公司搬遷到離原址一英裏的一個二層小樓的頂層。

11.“精簡高效”在行動上要下狠斧

有一天,梭魚把泥鰍逼到無處可逃的角落裏,捉住了。泥鰍一見大事不好,就說:

“你呀,親愛的大娘,懺悔了沒有?”

“沒有。”

“那麼,我先替您懺悔,然後您再吃我好了。”

梭魚問:“你預備在哪兒給我懺悔呢?”

“那邊有座教堂。”

梭魚信了泥鰍的話,兩個一齊上教堂。可是泥鰍把梭魚領到籠前,說:

“你隨我進來。”

它們鑽進了魚籠,梭魚長得大,沒法後退,可是對泥鰍來說呢,這個魚籠裏真像有十七扇門,它飛快地鑽了出去,還繞著魚籠遊了一圈,對梭魚說:

“在那兒呆著呢,虔誠的女信徒,等漁人神甫來吧!”

泥鰍麵對梭魚的威脅,敢於行動,引領梭魚進入魚籠,自己乘機逃脫,這是他最好的逃險方法,也是他真正的“精簡高效”。梭魚再氣怒也無濟於事。

在企業管理中,管理人多學學泥鰍的方法,企業要避免危機,要逃脫危險,就應該進行“精簡高效”,而且一定要要行動上下狠斧:

(1)動手要果斷快速,決不能拖拉,拖拉也就失去了效益,也就失去了搶救的時間。

(2)減裁員工冗腫是一種方法,但一定要下狠斧,有時應做到無情。人之間的感情是原則問題的絆腳石,企業領導人一定要把絆腳石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