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這個徐正弘又是何許人?又為何會出現在這裏?此事說來話長。
徐正弘是新安鄉徐家村人。新安鄉在永寧縣城東邊,這一點上,他倒也不算撒謊。至於什麼“剛好路過”、“順便看看”之類的話,也隻能哄哄憐奴這樣的小姑娘。
他家本是農戶,他是家中長子。他爹徐東林當了大半輩子的農民,深以為苦,是以從小教育徐正弘說:“兒啊,你以後一定要有出息,可別像爹一樣種一輩子的莊稼。”
但怎樣能有出息,徐老爹也講不出個一二三來。於是等徐正弘到了可以進學的年齡,徐老爹就把他送進了學堂。
這個時候一個農家孩子進學可不容易,不說家裏少了一個勞動力,一年的學資也不是貧苦人家負擔得起的。徐正弘倒也爭氣,很是用功的念了幾年書。他本天資聰穎,又肯勤奮刻苦,是以學業上著實不錯。然而隨著弟弟妹妹出生,他家日益困難,再供不起他的學資,兩年前他便不得不休學在家。
家裏攏共隻有一畝三分地,又沒有別的營生,徐老爹見兒子在家也不是個辦法,便央了妹夫梁友青帶徐正弘出來做買賣。
梁友青做的是私鹽買賣。新安鄉東臨大海,海岸地勢平緩,灘塗廣袤,正是產鹽的地方,海邊的人家大多會製鹽。
本朝施行鹽鐵管製,按規定凡是人家所製之鹽都要賣與官府,再由官府統一售賣。然而自從多年前鹽價從原來的一鬥十文錢漲到了一百文,去年又從一百文漲到了兩百文,官府收鹽的價錢卻一直停留在一鬥五十文。所謂重利之下必有勇夫,不少人便借著新安鄉產鹽的便利,做起了私鹽買賣。況縣官不如現管,如今的永寧縣令李萬全深諳為官之道,黑白兩道相處融洽,永寧的私鹽買賣才得以繁榮昌盛。
私賣的鹽被稱作“黑鹽”。倒賣黑鹽獲利豐厚,風險卻大,一兩個人做不了,通常都是由十幾個人到幾十個人合夥在做。梁友青便是夥同鄰近幾個村裏的村民一起做的。因同夥之人主要來自海燕村,他們便取名叫“海燕幫”。
本來這樣的幫派要的大都是年富力強的男子,徐正弘年紀太小,應當入不了夥。然而他卻有兩樣強處。一則,他從小跟著隔壁的俞師傅學武,會些拳腳功夫,便比一般的男子強些;二則,他讀過幾年書,能識會算,卻又比大字不識一個的莊稼漢強些。因了這兩樣,又有梁友青做擔保,徐正弘便做了海燕幫裏最小的夥計。
十日前,海燕幫的頭兒梁冬富在掮客陳皮處接了一筆生意,一個外地客商要鹽三十石,出價一鬥一百文,但要運到永寧城外的南官河,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這是一筆不小的生意,做成了少說也能賺上一二十貫錢。於是幾日前梁冬富便帶著海燕幫眾人從各村收了鹽,裝了滿滿一船,又沿著水路走了一日一夜,方於這日早上抵達永寧城外。因約定的時間在晚上,梁冬富便讓眾人進城去玩耍,自己則和另一個叫梁小滿的夥計留在船上看船。
姑丈梁友青便說帶徐正弘去“見見世麵”。所謂“見世麵”,無非是帶他去喝花酒,徐正弘跟著去過兩回,便不大願意再去。倒不是因為他年紀小不解風情,而是三美弄的女人入不了他的眼。
徐正弘從小便被他爹教導要有出息,是以他從小胸懷奇誌,要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來。念書的時候,他最愛看英雄豪傑的故事,如什麼《江東英豪傳》、《李靖傳》、《虹髯客》,心中便以豪傑為榜樣。大凡豪傑的故事裏總少不了傾城之色,霸王有虞姬為其烏江自刎,李靖有紅拂為他夜奔,每每看到這樣的故事,徐正弘便心向往之。什麼叫“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徐正弘想象不出那該是怎樣的絕色,但明皇和楊貴妃的故事他卻是知道的,大抵便是如《長恨歌》裏所說“回眸一笑百媚生,千宮粉黛無顏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