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勢在必行(1 / 2)

蕭正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死磨硬泡了二十分鍾,終於說動了謝振江。

輸液先不輸了,藥繼續開,不給蕭正陽辦出院手續,讓他趁這個時間,回一趟老家。

兩年沒休探親假,不是因為蕭正陽不想念父母,而是他覺得父母身體都還不錯,暫時不需要他的照顧,他可以把精力放在工作上,讓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

他和雷鳴一樣,都是先當的兵,然後在部隊考的軍校,無論從年齡上來講,還是從學曆上來講,他們和那些從高中直接考進軍校的軍官相比,都不占優勢。

他沒有時間可以荒廢,他如果不抓緊不努力,很快就有可能成為被淘汰的對象。

軍事發展的浪潮,軍事科技的進步,必然要求軍官隊伍的年輕化高學曆化。

蕭正陽作為指導員,對這一點心知肚明。

但是,他從軍十多年,從戰士到軍校學員,然後畢業了從排長、參謀、副指導員,做到指導員,身心都已經融入了這個環境,他不想離開部隊,不想成為被淘汰的對象。

他想留在部隊,沒有別的辦法,隻有付出更多的時間,補充更多的知識。

如果是平時,他得知父母在老家遇到了麻煩,他必定會請事假回去,但是現在,他住院已經住了這麼長時間了,領導雖然沒說什麼,他也知道,會對他的前途造成一定的影響。

他其實早就想出院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去了。

但是,這一次不是感冒發燒,他實在是回不去。

住了三十多天的院,然後再請個事假回老家,他開不了這個口。

謝振江說道:“七天,最多七天,如果你回不來,我就給你們部隊打電話。”

蕭正陽信誓旦旦地向謝振江做了保證。

他清楚知曉,他和謝振江這麼做,兩個人都是在打擦邊球,不出事就沒事,一旦出了問題,兩個人都會惹上麻煩。

他進醫生辦公室之前,也想過了,謝振江完全有可能不同意他的這個方案。

不同意是正常的,也是正確的。

但他沒想到,謝振江經過一番猶豫之後,竟然同意了。

晚上十點的火車票。

蕭文光和孟雲梅不同意蕭正陽和他們一起回去。

原因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第一,蕭正陽的身體狀況不適合回去,第二,家裏出的這件事情,不是一件好解決的事情。

知子莫若父,蕭正陽什麼脾氣,做父母的比誰都清楚。

反過來說,父母什麼脾氣,做兒子的難道就不清楚嗎?

蕭正陽不用兩位老人告訴他,家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隻從二位老人的語氣和神情中,他就能猜到個大概。

六月的東港,不冷不熱,東港的海邊,浪花飛濺。

蕭正陽帶著兩位老人,在第一海水浴場的沙灘上溜達。

即便三個人都是心事重重,蕭正陽還是決定趁著離開東港之前,帶他們來海邊轉一轉。

三十多天,兩位老人在鳳西路的那套房子和醫院之間,來來回回,兩點一線,從來沒有改變過路線,蕭正陽的心裏,著實有幾分愧疚。

他跟方麗說過,周六周末休班的時候,可以帶兩位老人到東港的幾個旅遊景點逛逛,方麗也同意了,但是被兩位老人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