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張紀中:馬雲很能耍貧嘴(1 / 3)

作者簡介

張紀中,1951年生,北京人,人稱“張大胡子”,中國著名電視劇製片人、演員、導演,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高級經濟師,多次獲“飛天”獎、“五個一工程”獎。

先後製作過《三國演義》《水滸傳》《激情燃燒的歲月》《笑傲江湖》《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雕俠侶》等多部家喻戶曉的電視劇,被稱為“中國第一電視製片人”。

“馬老師”的年代

我第一次見馬雲的時候,他還在當英語老師。那個時候我很喜歡杭州,所以經常去,正好樊馨蔓拍了一個紀錄片叫《書生馬雲》,她回來就跟我說要介紹一個人,那個人特有意思,特別能開玩笑,而且一天到晚很快樂的。我說好,就和她一起去了杭州。我就這樣見到了馬雲,那時我剛剛拍完《三國演義》,差不多是1993年、1994年那個時候。當時馬雲還沒有搞互聯網,所以當時見到的是馬雲和他教的那一幫快樂的學生。

這些學生裏還有個年紀很大的老太太,他們都叫她Grandma。那個時候馬雲他們沒別的事,加上當時杭州菜很便宜,而且我也很愛吃,所以大家經常湊到一起吃飯。那一次我去杭州,幾乎每天都和他們在一塊,每天一起吃飯。

我現在很懷念,現在找馬雲吃頓飯都很難,現在他那麼忙,像國家領導人一樣。現在他真的是不一樣了。

其實我比很多杭州人都熟悉杭州的原因,就是跟他們這一幫人到處去玩。比如說那個時候龍井山還沒有什麼農家樂,所以到了禮拜六、禮拜天,他們就去找那些個地方去,跟老鄉商量說你給我們做頓飯吧。馬雲和那幫學生就拉著我到處去吃飯,我覺得那個時候是快樂幸福的時代。

後來馬雲在互聯網越做越大,現在我再去杭州的時候,吃飯的時間就少了。當然在這個“越來越大”的背後,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痛苦。馬雲跟我說過他背後是“想象不到的痛苦”。

所有讓人難以承受的欺騙、背叛,這些東西馬雲都經曆了。

黃頁裏的馬雲

馬雲這個人很能耍貧嘴,一說起來就讓我笑得不行。尤其是他跟那幫學生在一塊的時候,經常“沒大沒小”“胡說八道”。你聽著確實好笑,那叫一個玩笑百出。

可以說是馬雲讓我到了杭州以後,感覺到心情非常舒暢。所以那時候我願意去杭州的很重要的理由,就是跟馬雲和他們這一批人能在一塊。那個時候工作也忙也累,但去了杭州就特別放鬆,每天喝茶、說話、聊天,說那些七不搭八的事兒。大概這個時間持續了好幾年,幾年後,他開始搞互聯網。

剛開始的時候,馬雲也來給我們介紹他的“中國黃頁”。互聯網,是完全看不見,摸不著,在當時也沒有概念。馬雲那個時候有這個概念,而且他告訴我們世界將會到處都是互聯網,他們將要做這種互聯網。其實我聽不懂互聯網有什麼作用,那個時候就是手機的,但智能手機根本沒有。電腦也不是那麼普及,那個時候已經是網民的人也沒多少,上網還是很奢侈的事情。

我是一個設備狂,所以說電腦、手機,基本上我都是用最新的、性能最好的。但是關於互聯網這個概念,最開始我也是從馬雲那裏聽說的。

馬雲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他能夠在一個非常“嘻嘻哈哈”的過程當中吸引人。

其實他一天到晚嘻嘻哈哈,似乎沒有正經的樣子,但是他所講的這些東西,都會引起你的注意。

馬雲對於新生事物的敏感性是非常強的,而我就沒有那麼敏感——我隻是循規蹈矩地做電視劇。

低穀裏的馬雲

那個時候,馬雲就開始做“中國黃頁”,說起來,到現在我也不知道他們這個“中國黃頁”到底是什麼玩意兒。反正我知道他們這幾個人在做。

當時他那幾個朋友一起做,還帶我去看。我每次去看,他們都有進步,換了很大的辦公室,雖然和現在的辦公室沒法比,但在那個時候已經算很大的了。我到他們的辦公室,好家夥,一層都是,闊得不得了。

但是後來,這個黃頁的項目失敗了,馬雲最後到了北京,那是他最低穀的時候。

在外經貿部那個環境之下,國家機關這種地方,怎麼能容下這麼一隻“馬”,這個“馬”經常想入非非,是天馬行空的一個人,所以基本上他是處在一個無比痛苦的階段。他和張英那個時候住在一個很簡陋的地方,有時候我也去看他,或者他來我這兒,我們一起吃飯,那個時候他就顯得比較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