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張紀中:馬雲很能耍貧嘴(2 / 3)

後來有一天,大概1997年、1998年,馬雲跟我們在一塊吃飯的時候突然跟我說,決定回杭州去了。我問他,回什麼杭州,北京多大的地方,多好。他說,不行,想了想,北京的“地利”不行,他在這不適應,還是準備回去自己創業去。

那個時候,他決定要回杭州,可能是在北京找不到一個方向。回去以後可能他也會比較放鬆。馬雲回去以後真是很艱難,把自己的房子拿出來,還拿出錢來去做這種創業,本身這種精神就是非常了不起。當時馬雲的創業就是阿裏巴巴。

現在算起來,阿裏巴巴是1999年成立的,所以那時候阿裏巴巴還在籌辦階段。當時我剛剛拍完了《水滸傳》沒多久。我就以我自己拍電視的例子跟馬雲說,“質量很重要。”

我跟馬雲講,我們拍一個東西的質量,就好比攥了一把沙子。你攥得緊緊的,它還會漏,如果你慢慢鬆一點、鬆一點、鬆一點,等打開看的時候就剩不了多少了。所以這個質量要在各個地方下手,就是把它各個的地方都給攥住了,才會有好的質量。拿我們拍戲來說,從服化到煙火照明、武打、美術、攝影、導演,沒有一個環節是能鬆懈的。如果要鬆懈的話,整個質量就會差,要是每個地方都鬆懈,整個質量都差。

現在馬雲也會跟我說起,“我還記得你說的關於質量的問題。”

創業像種蘿卜

馬雲很樂觀。最開始馬雲給我說互聯網時,我就跟馬雲探討了很多,因為當時確實不理解這個事。

我就說他:“這個互聯網是什麼,你連瞧都瞧不見。”他說:“這個東西就跟種蘿卜一樣,不能說種著種著,就把蘿卜拔起來看看然後再埋回去。你就得讓它長。”我聽他這個話,就像聽了個笑話一樣,就笑起來了。我說:“你對‘互聯網’的這個解釋,我更不能理解了。那怎麼種‘互聯網’,怎麼讓它長呢?”

後來他跟我講,說互聯網將改變人的生活。我心裏想:“這個通訊手段能改變人生活嗎?”我當時沒有想到互聯網會滲透到老百姓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當中。比如說現在的網上購物。

“天才”馬雲

馬雲實現他說的這一切,大概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就是我1998年、1999年的時候聽馬雲在探討的這些問題,聽他講的這些想法,現在基本都實現了。

我覺得馬雲真是一個天才。他又不懂互聯網,但是他有這個遠見。就是說在我們都沒有看清楚這個東西的時候,他能夠有這種“舉一反六”的精神,而不僅僅是舉一反三。

馬雲之所以會抓住互聯網,我覺得原因有兩個。第一個,馬雲的英語還不錯,而且他在跟外邊世界連接時,有目的地去探索這一塊;第二個,馬雲認準了互聯網的發展,而當時我們根本就對互聯網一無所知或者一知半解。

包括現在的微信,誰能想到現在微信能搞成這個樣子?原來騰訊就是QQ,我們基本上還要找電腦登錄QQ,現在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全中國到處都是“微信控”。

所以可以說,互聯網這場革命,馬雲是革命者,也是一個實踐者。

淘寶剛出來的時候,包括物流、整個支付方式,都還沒有,但其實馬雲當時就已經設計好了這些東西。所以馬雲在集成化這方麵,做得太成功了。從商業的角度,從物流的角度,從支付方麵,包括現在涉及到金融領域,可以看到馬雲是從一個點擴展到很大的一個麵。

互聯網改變生活,從他一個人身上就可以看到,阿裏巴巴確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馬雲把握投資的判斷力,也是一個“天才”。我覺得馬雲在很多方麵,能夠展現他的這種“天才”,就是他的思維和敏銳的前瞻性,而最不同的一點就是他的前瞻性。比如1996年的時候,他能夠看到互聯網的發展。

我相信馬雲不知道互聯網能夠發展到今天這樣,要說他1996年的時候時候就已經看到互聯網今天的情況,我覺得有點瞎說。但是至少在冥冥之中,他有了靈感,他能夠想到互聯網有著無限寬廣的餘地,這是我們當時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