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郭廣昌,1967年2月16日出生,祖籍浙江省東陽市。複星集團董事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全國工商聯常委、全國青聯常委,上海浙江商會名譽會長。
22年前郭廣昌和他的三位夥伴的創始資本僅有38000元人民幣;如今,複星是中國最大的私企之一,其淨資產超過673億元,總資產超過3000億元。
美國《紐約時報》將其比作“迷你版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英國《金融時報》稱郭廣昌為“中國自己的巴菲特”。
外星人
我認識馬雲很早了,應該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但是具體的細節記不清了,我記憶不好。對馬雲的第一印象,就是感覺他能長這個樣子挺不容易,感覺像外星人。曆史上,我給兩個人取過外號,一個是馬雲,叫他“外星人”,可能我也不是第一個這麼叫他的人,但我肯定是比較早的;第二個是史玉柱,我叫他“史大仙”。
除了馬雲的外表,我對他還有一個感覺,他很有蠱惑力、很會說。而且馬雲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如果他要說一個事情,總是能把它說到位。不過雖然絕大部分事情我會覺得他是對的,但是也有一些事情我始終認為他是錯的。就是我雖然一開始也比較受他這種強辯的影響,但是後麵想想,我還是有自己的理性思考的。
馬雲和馬化騰是兩種人
雖然我不記得第一次見麵的情形,但是認識馬雲那麼多年,倒是經常見麵,經常在一起。最近一次是在TNC的一個會上,馬雲是TNC理事會成員,而且是那次會議的主持人。
馬雲很有激情,他站在那裏主持了一個上午,我們坐在那裏聽了一個上午。馬化騰身體不好,那次會議沒有來。在平時交往的過程中,讓我感覺馬雲和馬化騰是兩種人,雖然都為保護大自然這個事業做出了貢獻,但是兩個人的風格完全不一樣。馬雲非常注重激情,很有煽動力,很會組織大家;馬化騰是很細節化的一個人,他做一個產品,就會親自過問所有的細節。
他們雖然一個是技術男、一個是精神領袖,但其實到了最後都需要“全麵”,所以最後其實是看怎麼用一個團隊去彌補領導人的不足。
馬雲是先從“雲端”開始進攻,但他一定要落地,所以馬雲肯定需要一個團隊,去幫助他把項目落地。
馬化騰則是從產品入手、從地氣接起,但是做了這麼大之後,光接地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他就要攻入“雲端”。
他們兩個,其實最大的區別無非就是進攻的方向不一樣、風格不一樣。
頓悟與漸悟
我練太極是受馬雲的影響,我的教練也是他介紹的。馬雲當時挺有意思,他介紹給我教練之後,為了顯得他自己的教練比較正宗,就說我的教練不好。所以他其實也是很風趣的一個人。
我現在出去演講也經常說“太極”,說馬雲跟我練的方式不一樣。他是注重於用嘴巴和思想練,但是我比較注重用身體練,可能因為他高度不一樣。這其實是有道理的,因為太極本身是具有思想性的,是把一種太極思想和身體運動做結合。我一直有個說法,像佛教裏麵說的,修行佛教有兩種方式,一種叫“頓悟”,就像突然被敲了一下,或者突然感悟到什麼東西,就馬上成佛了;另一種叫“漸悟”,就像苦行僧一樣,慢慢地修行,可能一輩子還不夠,要好幾輩子、幾十輩子。
其實這兩種方法都對,關鍵是看你自己的悟性怎麼樣,可能我這種算悟性很愚笨的,所以我自認為隻能用漸悟的方式,從一點一滴、每個動作的準確性開始,哪怕顯得很僵硬,但是慢慢去積累。
馬雲的天性就像已經修行了好幾輩子了,所以他可以直接進入頓悟,一下子就天馬行空,可以雲裏霧裏。
說到底,方式不一樣,是因為根性不一樣,各有各的佛根,各有各的基礎。
每個人的活法不一樣
每次外出活動的時候,基本上主持人和馬雲一對話,就開始有聽眾向馬雲問這問那,好像有馬雲在的地方,就沒其他人什麼事了。這種事情,應該不止我一個人遇到,包括俞敏洪、江南春,甚至柳傳誌,他們也都應該遇到過。當他們和馬雲在一起的時候,別人的目光和焦點好像總是聚焦在馬雲身上。
其實據我了解,馬雲也並不喜歡成為一個焦點,他其實也蠻累的。但是這種東西也並不是他的意誌所能轉移的,他已經到這個程度上,就一定會成為聚焦的焦點。他的影響力這麼大,還是因為他做這麼大的事,影響了那麼多人的生活,甚至改變了業態,改變了整個中國的生態鏈。如果隻是因為他說得好或者長相問題的話,是不可能形成這樣一種聚焦的。
我覺得大家都像是運動員,總有明星運動員,也一定有一般的運動員。明星運動員都是因為他特別有智慧,同時也一定付出了一般運動員難以忍受的一些成長。不過大家也會惺惺相惜,比如足球運動員之間雖然相互競爭,但是一個真正好的運動員,一定不會輕易讓另一個運動員受傷,因為他知道大家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