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定代赴中山(2 / 2)

代郡這幫當地豪強,終於是知道,不管是關羽也好,賈彩也好,都是劉天浩的人;一些心思活絡之輩,悄悄地在心裏掐滅了靈光閃過的某些念頭,踏踏實實做事,認認真真享福!

二月初一,劉天浩隻帶呂布、太史慈、賈詡、典韋、許褚,以及二十來親衛,輕裝出行,扮作商旅打扮,離開代郡,直奔與代郡接壤的中山國而去!

一路走來,劉天浩等人不曾快馬趕路,隻是且走且看一路的風土人情,冀州本為天下富庶有名得州郡之一,甚至可以媲美益、徐二州,然而,大漢朝政腐朽,上至天子大臣,下至走吏地主,無不盤苛百姓,嚴徭重役,作為最底層的貧民百姓,一年辛苦勞作下來,交了朝廷賦稅、地主租役之後,剩下的糧食幾乎沒辦法糊口,而且這個年代沒有計劃生育,即便是窮苦百姓,隻要婚娶成戶,都是必然有幾個子嗣後代,人倫之道禁不住,必然會有人口增加!

而真實的社會狀況卻是,作為官僚統治階層的豪族地主、官僚士紳肆意欺壓盤剝百姓,逼得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種地吃不飽,有病沒錢治,故而紛紛投了張角的太平道教!

太平道教的法典喚作太平清領書,本來是老道士於吉編撰的,也活著是他從別處得來,就是一普普通通的宗教宣傳類書籍,裏麵講的東西無外乎立個神祇,勸人向善,信者得永生,不信者沉淪!這本書,就是把傳統的老子道家思想重新包裝了一番而已,太平清領書本身沒那麼可怕!

可怕就可怕在,它出現在了不該出現的時代!於吉一開始是把這書獻給了東漢朝廷的,打算謀取些賞賜而已,沒想到大漢崇的是儒家學說,根本不太鳥道家典籍,而且,你一個遊方道士算什麼東西,編個破書拿來忽悠大漢朝堂?於是,朝廷沒去管這書,也沒禁止!

不知通過什麼途徑,這書傳到了張角兄弟三人手裏!張角這人,出生農民,知道農民疾苦,又是識點文字,懂點醫卜之術,頭腦也是好用。拿到太平清領道這本書後,細讀之下,靈光一閃,哎呀媽呀,這書裏講的東西,和當前大漢社會狀況太匹配了!這書要是玩起來,絕對是潛在客戶無限啊!

於是,張角拉大杆,扯大旗,煮符水濟世,宣教義惑眾,在大漢朝眼皮子底下建立了太平道教!

要說張角建立太平道教的目的,其實一開始和張道陵的五鬥米教差不多,忽悠點人,享受享受被人供奉的樂趣,順便謀取點私利而已!

讓張角意料不到的是,經過三兄弟十來年的經營忽悠,追隨太平道的信徒愈來愈多,甚至高達數十萬人,遍及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大州,幾乎占了當時全國的四分之三。

許多人為了投奔張角,不惜變賣家產,千裏迢迢,爭先恐後,沿徒擠得水泄不通,據說半途被踩死就有萬多人。

眼下已過了新年,距離曆史上的黃巾起義隻有一年了,作為黃巾軍的大本營,冀州早已經是人滿為患,人口密度甚至要超過了國都洛陽所在的司隸!

雖然大起義尚為爆發,黃巾部眾大部分都在遵循張角意旨潛伏,但是,還是會有三五成群的貧民落草為寇占據山林,搶劫過往客商旅戶!

臨近傍晚時分,劉天浩等人進到中山國境內,卻在太行山腳下一條小支脈的山林小道上,碰見了十來寥落賊寇正在圍攻三五個人,那三五個人都是商賈打扮!

世間不平事何其之多,不過既然遇到了,劉天浩自然是要管上一管的,看向身邊眾人,又看了眼圍攻那幾個商賈的草寇,劉天浩意興闌珊的對著身後二十來親衛說道,“你們幾個,上去把那幾個賊寇擒下吧!記住,隻是擒下,不許傷了他們性命!”

劉天浩這二十來個親衛,本就是賊寇出身,不過自從在譙縣被太史慈、許褚二人生俘了後,卻是早就漂白了出身!

所以,他們現在可是非常瞧不起賊寇,因為賊寇這個身份,還會隱隱揭開他們曾經的傷疤;剛剛劉天浩讓他們二十來人上前去戰那幾個賊寇,他們還打算好好宣泄一下,耀武揚威一番的呢!

然而一聽劉天浩後麵的喝令,二十來個親衛頓時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