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水中沉著魚(1 / 2)

“萬前輩,雖然冒昧來訪,但是我們真的需要你的幫助。”曹淩歆也不再客道,直接說起了正事。

聽著他們的話我明白個大概,怪不得這女人氣場那麼強,在師父這樣的老江湖麵前也能從容不迫,原來是給國家辦事的人,在國家某秘密考古研究所工作,都是混古董這一係統的,這“秘密”二字表示著什麼我也能猜出個大概。

這些人這往好聽了說是官盜,通俗了講就是給上麵辦事的狗腿子。“官盜”,顧名思義,就是統治者或官員組織進行的盜墓活動。這種盜墓行為被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不必擔心違反律法。

“官盜”一詞早在幾千年前就存在了,這其中著名的有東漢末年的董卓、三國時的曹操、五代時的溫韜,乃至近代的孫殿英等等。

中國古代王朝更替,戰爭不斷,頻繁的戰事使得國民經濟衰弱,而軍隊的多少,戰爭的勝利往往和錢糧有這莫大的關聯,所以當軍需吃緊時,統治者便打上了祖先的注意,古人視死如生,王侯將相繼位之後便開始修建陵墓,甚至等到墓主人死了還沒有完全修好,可以想象陵墓的規模宏大,這其中耗費大量的人力資源,可謂勞民傷財,墓中奇珍異寶無數,這也導致了盜墓一行的興起。

以曹操為例,他起兵之初,在家鄉涿郡招募人馬,討伐董卓。當時曹操所持財富並不能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於是他開始通過各種方式開源,其中便包括盜掘古墓。為了大規模地盜掘古墓,曹操設置專門負責尋找、發掘古墓的官吏,還給他們取了形象的名字——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現在的“摸金”“發丘”派便有很多他們的傳人,而曹操也被一些盜墓賊尊為祖師爺。

改革開放後,雖然國家嚴令禁止盜墓,可隻要有利可圖,就一定不乏鋌而走險者,古玩興起的那些年,盜墓行為屢禁不止,國家派出的考古隊雖然設備精良,人力充足,可和流傳了上千年的中國傳統盜墓賊的鬥法還是屢屢敗下陣來。

考古隊發現的陵墓大部分都已經被人光顧,大量的精品文物早已不見,如果遇上一些不講江湖規矩的,在墓室裏肆意破壞,那就更是讓人恨得牙根癢癢,於是國家大量收攬一些身懷巧術的江湖人士,用以在考古發掘工作中給工作人員指導,並且對以往的事既往不咎。

雖然盜墓是暴利,但畢竟是時刻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活計,江湖人都迷信,盜墓這行損陰德,為了不禍及子孫,給國家辦事又是個正規行當,再加上工資豐厚,不少人紛紛棄暗投明,這些人對中國考古界也算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傳統江湖中人卻對他們十分不恥,說他們壞了祖宗的規矩,給上麵當起了鷹犬,砸了同行的飯碗,早晚得被祖師爺報應。

當然這些人也不光在考古隊裏吃閑飯,還有一些特殊的國家不好出麵的任務需要他們來做,當然這些也是見不得光的,例如這次的事。

按曹淩歆所說,一個月前,上麵得到確切消息,給他們的研究所下達任務,讓他們到東海海域打撈一艘沉船。但其實那個沉船點的地理位置已經是日本海域了,這種事當然不能讓國家考古隊去幹。

為了掩人耳目,他們派出的隊伍喬裝成漁民,在八月底出發,而曹淩歆當時有別的事情,所以沒有一同前去。

按理說這次的任務十分簡單,又有10名解放軍隨行護衛,所以上級領導也沒有當成一回事,可沒想到怪事就這麽來了。

開始的幾天隊伍行進一切正常,到了第十天按照計劃大概已經到目標達海域,但那邊卻發來一條奇怪的消息,說是在附近海域出現了一座小島,而這座小島卻是地圖上沒有的,這令上麵大為不解,經過一番商議,總部要求隊伍按兵不動,仔細觀察情況繼續彙報。接下來一天,漁船圍繞小島做了詳細的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