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萬壽太乙慶典開始(2 / 2)

殿前司和馬步軍侍衛司的倚仗可謂甲胄耀日,轟隆隆便上得山來,將山道兩側全部都把守住,官家偕謝皇後等人,擁著老壽星楊太後,聖駕緩緩上山,沿途歌樂驟起,更將龍山觀渲染得如同仙家洞天一般!

賈貴妃此時已經身染沉屙,無法出行,但唐淑妃,也就是威脅著要讓楊璟永不得安生的繁花,卻陪伴著聖駕,甚至僅次於謝皇後!

龍輦鳳車雖然從山下緩緩而行,卻給人一種從天而降的感覺,文武百官紛紛行禮,至於那些城中大戶等有幸觀禮者,則行了跪拜大禮。

楊太後的壽辰慶典,可算是國家大事,禮節是半點都不能出錯,平日裏不願行跪拜禮的官員們,此時也都隻能委屈自己的膝蓋了。

各國使節見得如此奢華而繁複的場麵,見得傳承了成千數百年的漢家禮節,那厚重的儀式感,給人一種沒來由的神聖與自豪,許多人甚至由衷想要成為大宋的子民。

而很多使節早已不是第一次見識這等大場麵,可每次身臨其境,卻仍舊不禁驚歎,南宋雖然軍事羸弱,國土麵積也一縮一縮,但經濟卻是同時代世界上最強大的存在!

即便宋理宗這樣的帝王,等級之後仍舊出現了端平更化這樣的小盛世局麵,要知道南宋可是被金人趕到南邊來的,這才過得多少年,又戰亂不斷,竟然還能夠創造出小盛世來,可見宋人發展能力之強大了。

雖然經曆了靖康之恥,連東京都被金人攻陷,但南宋高宗趙構重新組建朝廷之後,嶽飛等中興四將很快就組織起軍隊,若非秦檜這個千古奸臣從中阻撓,嶽爺爺早就收複開封了。

所以說宋人絕對不缺能力,他們卻的,是勇氣,是破釜沉舟,是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家國天下的勇氣!

宋軍的裝備並不差,神臂弓更是聞名天下,因為沒有大量的騎軍,隻能用弓箭來抵禦馬背上的遊牧民族,大宋的弓箭技術達到了巔峰。

而嶽聖爺爺甚至創造了以步兵戰勝騎兵,還在朱仙鎮以五百背嵬軍打退十餘萬金軍。

聽起來或許有些不可思議,或許真實情況也並沒有那麼誇張,但無論如何,足以說明宋人並不缺打仗的能力,缺的隻是像嶽爺爺那樣的人罷了。

即便如今被蒙古人步步緊逼,疆土一再往南縮小,南宋的民生經濟仍舊蓬勃發展著,這種繁華就像肥皂泡上的彩虹,很美麗,但也很脆弱。

或許別人的心中充滿了激動與興奮,或許激蕩難平,但楊璟的心中,卻隻有深深的憂患和焦慮。

想要保住這一切,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的,甚至不惜犧牲無數軍士的性命,但想起南宋的最終下場,想起崖山海戰,想起中華文明傳承的災難,這樣的犧牲,又算得了什麼?

既然下場都是死,為何不死得壯烈一些,有價值一些,說不定還能因此而扭轉局勢,讓那些人死得其所?

楊璟還在沉思之時,禮部和欽天監的官員已經開始唱禮,大宋皇帝陛下趙昀,協同皇後貴妃等人,擁著皇太後楊氏,走進了萬壽太乙殿。

“臣等恭迎陛下聖駕!”

董槐攜文武百官及萬壽太乙殿之中所有人,恭恭敬敬地給趙昀行禮,呼聲震徹整個大殿,嗡嗡回響著,讓人心潮澎湃,難以平複!

趙昀臉上帶著滿意而欣慰的笑容,抬手道:“董相公及眾卿家都起來吧。”

“謝陛下!”董槐又領銜謝恩,眾人才紛紛結束了拜禮。

趙昀攙扶著楊太後,環視了一圈,楊太後也很是滿意,朝賈似道稱讚著:“難為國舅爺了,老身能在這萬壽太乙殿中過壽,國舅爺功勞不小,官裏可要重重賞賜國舅爺才是。”

官裏說的也就是趙昀了,這些個大臣們在正式場合,通常尊稱陛下,至於皇上啊,萬歲爺,奴才之類的稱呼,都是沒有的,不算太正式太嚴肅的場合,或者私底下,便稱呼皇帝為官家,而宮裏頭與官家親近的人,也通常稱皇帝為官裏。

莫以為楊太後自稱老身是貶低自己,大宋的稱呼其實很平民化,臣妾某某氏,妾身等稱呼是有的,但本宮本宮地自稱的情況卻是沒有的。

楊太後雖然是半開玩笑,但本意也確實在為賈似道邀功,如今董宋臣收斂了許多,隻是老實巴交地伺候官家,宮裏頭對外的一些事物,交給賈似道最為合適。

可以說賈似道這個參政的國舅爺,在內宮和外朝,都是一個特殊的存在,是紐帶,但同時也掌控著極大的權柄,這樣的人物,楊太後沒理由不親近。

趙昀笑著點了點頭,朝賈似道說著:“國舅爺確實功不可沒,董相公及諸位也都辛苦了,今日乃是太後慶典,大家便放輕鬆一些,不必拘束了。”

董槐聞言,知道趙昀沒有忘記他的付出,更不想彰顯賈似道的功勞,也是一碗水端平,心裏也頗為溫暖。

不過趙昀掃了一眼,卻問道:“楊璟可在?”

眾人皆有些驚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