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綠城“被破產”——房產大鱷深陷資金鏈危機(1 / 3)

引言

“11月1日,子夜,有記者致電,問我:‘綠城是申請破產了嗎’?按時髦一點的說法,這真是個冷幽默。我笑,也頗為無奈……”2011年11月2日,綠城集團官網上這篇題為《宋衛平:從綠城“被破產”說起》的文章一時引起業內廣泛關注。

關注綠城的人都知道,這篇文章是由綠城董事長親筆撰寫,目的隻是為了澄清網絡上有關綠城破產的傳聞。其實這已是2011年9月以來,綠城針對第四次不利傳聞而實施的“滅火”行為。從“海航出價30億求購綠城集團”,到“銀監會要求信托公司調查與綠城有關信托”,再到有關綠城或退市的報道,直至網絡上傳出綠城申請破產的新聞,綠城接二連三陷入負麵傳言中,人們不禁要問,綠城到底怎麼了?

綠城遭遇“被破產”危機

作為中國知名住宅物業的開發商,綠城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於1995年1月6日在浙江杭州注冊成立。2006年7月13日,“綠城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城中國”)在中國香港上市,綠城為其全資子公司。

曆經18年的發展,以“精品物業營造專家”聞名業內的綠城目前已擁有100多家成員企業,4400多名員工,已進入包括中國長三角、環渤海經濟圈重要城市、北京及其他省會城市在內的50多個城市,並取得了持續增長的經營業績,在國內房地產市場中名列前茅。從2004年開始,綠城連續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中國指數研究院聯合評為中國房地產企業品牌價值TOP10,中國房地產企業綜合實力TOP10。

綠城房產之步步驚心

“被收購”

2011年9月12日,一則“曝海南航空或收購杭州綠城,海南將成新主場”的新聞驚動了全國房地產行業。新聞中報道,因為房地產限購令的出台,以房地產開發為主業的綠城集團資金鏈受到很大製約,而近年來欲在房地產行業大展拳腳的海航集團已經準備開價30億元,收購綠城集團及其下屬公司,綠城掌門人宋衛平則提出了40億元的報價,加以“婉拒”。由於綠城俱樂部屬於綠城集團旗下資產,因此一旦雙方達成協議,綠城俱樂部很可能就要奔赴海南島。

“綠城隻值30億元?”房地產業一片嘩然,隨著“被收購”消息在網絡上的大量轉載和傳播,一時間所有的目光都投向綠城,綠城集團董事長宋衛平不得不站出來進行辟謠,於當日晚接受媒體采訪聲稱,絕無此事。同時,海航集團在回應收購傳聞時也稱:公司曾與綠城集團有過良好的項目合作,但並無計劃收購綠城集團或杭州綠城俱樂部,雙方也並未就此進行過洽商。

事實上,無論30億元,還是40億元收購都讓人覺得有些匪夷所思。2011年8月28日,綠城發布的上半年財報顯示,綠城中國實現營業收入112億元,同比激增190%,相當於2010年全年的收入總額。毛利達38億元,同比增長159%,並且已經超出2010年全年的毛利。用30億~40億元來收購綠城?一名綠城集團管理人員直言這是個笑話。他表示,如果隻賣30億元,綠城完全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募集資金,而且,光綠城在杭州的一些項目就可以賣出十幾億元,海航怎麼可能僅用30億元就拿下綠城?

“被調查”

禍不單行的綠城在2011年9月22日,因房地產信托業務遭到銀監會調查,又一次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經多家信托機構證實,銀監會確於2011年9月下文通知各銀監局信托監管相關處室,以及銀監會直管的信托公司。通知要求各家信托公司填寫“信托公司與綠城集團及關聯企業開展房地產信托業務調查表”,並根據項目運行情況注明風險判斷意見。在信托公司上報的調查表上,各銀監局信托監管處室還須加注風險判斷意見。

此消息傳出後,當日綠城中國股價下跌16.23%,報收4.49港幣。同時由於市場憂慮中國將限製房地產業融資渠道,當日港股各地產公司股價也紛紛下跌。

麵對市場恐慌,綠城中國22日上午通過其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公司沒有收到任何監管部門的調查通知,目前開展的信托業務均符合規定,資金財務狀況穩健。

而據銀監會一位知情人士稱,之所以對綠城集團發此調查通知,僅僅是因為媒體對其過多的報道引起銀監會的高度重視,故期望通過調查了解情況,而並非外界傳聞的因確認綠城集團存在償債風險而開展的,且調查也並非隻針對綠城一家。很顯然,是市場過度解讀了銀監會這一行為。

“被退市”

自22日傳出“調查門”後,綠城中國的H股股價便一路暴跌,一周內市值縮水近30%。於是,坊間又傳出綠城退市的猜想。2011年9月28日,有媒體報道,為擺脫目前的資金困境,綠城中國曾經或仍在考慮的方案之一是在香港聯交所退市;並稱,如果綠城如複地(同為房地產企業的複地集團於2004年2月在香港上市,因銷售業績欠佳及融資受阻於2011年5月正式退市)一樣在香港資本市場退市,等於在3.6倍市盈率時低價收購了流通股份,待幾年後重新整理上市,動輒10倍以上市盈率的發行價將令投資人大大受益。

對此消息,綠城也在第一時間予以否認。綠城集團副董事長壽柏年當天下午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去化率[去化率:在一定時間段內的銷售率。在房地產領域稱為銷售率,主要指某一特定時期內某產品的銷售量占總量的百分比。在房地產銷售行業使用頻率較高。]困難帶來一定的資金鏈問題,但退市安排完全不存在,集團也不會調低銷售目標,綠城將通過項目股權合作和加快項目營銷,以降低負債率。隨後,綠城中國也在港交所發布公告,澄清沒有退市的考慮和打算。而綠城集團董事長宋衛平則因此放出三步走狠話:“先努力做銷售,把房子賣出去;如果不夠有效,就想辦法挪掉幾個項目;如果前麵兩種都不奏效,就直接把價格降到底,所有的房子賣完後不再做房地產。”

“被破產”

才出“信托門”,又曝“破產門”。2011年11月1日子夜,某房地產記者發出微博,稱正在與綠城老總宋衛平確認有關綠城集團破產的傳言。這一次的破產傳言,讓宋衛平和整個綠城集團又陷入了新一輪戒備。11月2日淩晨,宋衛平連夜撰文回應“綠城目前一切尚好”,洋洋灑灑,千字有餘。宋衛平曆史學專業出身,這篇“千字文”寫得也頗有些縱橫捭闔的氣勢。

這或許是因為一個多月以來,宋衛平聽到綠城“倒掉”的消息過於密集,所以終於決定親自出麵澄清。的確,從2011年9月12日的“被收購”傳聞算起,這已是綠城因資金鏈問題第四次陷入輿論旋渦。

按照宋衛平的說法:其實綠城無須引起大家太大的擔憂。一方麵,綠城在努力抓銷售;另一方麵,綠城有騰挪的餘地,可以出讓一部分項目的股權解決資金上的問題。綠城對危機並非沒有預案,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在可控範圍內。

“被”後的真相

屢次被傳倒下,屢次站出來澄清。麵對應接不暇的傳聞,宋衛平及綠城高管恐怕早已心力交瘁,但更讓綠城疲於應付的,則是導致傳聞不斷出現的資金鏈問題。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百億代表企業銷售數據顯示,2011年綠城前三季度銷售額267億元,銷售麵積121萬平方米,同比分別下降了26%和37%,在排名中屬倒數之列,僅僅完成了全年計劃的一半左右。有投行人士表示,如果2011年綠城的銷售額達不到480億元人民幣,或將麵臨被債務拖下深淵的危險。9月當月,綠城銷售金額和銷售麵積分別為17億元和8萬平方米,與龍頭企業萬科125.1億和108萬平方米的銷售業績相比,遜色太多。然而就在兩年前,宋衛平曾立下“超越萬科”的豪言。2010年年初,綠城還被認為是能和萬科相匹敵的奪冠熱門。可形勢在持續緊縮的調控之中急轉直下,現在綠城的業績已難以望萬科項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