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我們大明朝的士子,也是大明朝未來幾十年建設的精英召集到這裏,為的是共商國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人智短,當我們大明士子們都能暢所欲言,為我們大明朝的未來出謀劃策的時候,我們必將聚集無窮的力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僅僅指的是我們個人,那我們國家來說也是如此,我們許多人見過西洋人的大炮,它打得遠;見過西洋人的大帆船,它行的快,走得遠。我們見過女真人,他們身體強壯,馬快箭遠;這些都是我們要學習的榜樣。古人雲: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就是要汲取別人的一切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隻有我們善於學習,勇於學習,不恥下問,才能讓我們更加強大。我們不但要向老師學習,同學們之間互相學習,還要學習西洋人,女真人的長處。我們將建設一個善於學習,屬於思考,善於汲取任何人長出的開放式國家。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站立在勝利者的地方。
“子曰: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那就是說,我們不能死讀書,讀死書。士子們不但要把書讀好,更主要的是把事情做好,隻有把所學的隻是用於實踐,才能真正實現我們讀書的目的。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要求我們士子開闊眼界,不僅僅限於自己眼前的一點點實物,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不不能僅僅滿足於讀古書,談經意,我們更應該開闊我們的眼界、思維能力,製造出更能夠為大明朝發展有用的器具,比方說水車如何改進,讓老百姓能夠種出更多的糧食;如何改進耕地用的牛犁,讓老百姓更省力;研究出良好的醫術、製造出更好的藥物,從而減輕老百姓的痛苦,概括起來就是格物至理。我們大明朝今後需要的不僅僅是讀過書的官吏,更多的是需要能夠學以致用,以有用為目的的學者士子,不需要隻會讀死書,死讀書,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書呆子。生活實踐將是你們以後學習的重要部分,記住一句話,實踐出真知,唯有實踐才能驗證你們的所學是否有用,是否對社會有益。
“士子們,在先秦時代我們有過儒家、法家、墨家、縱橫家等等,孔聖人也有七十二門徒,他們所學不同,但是都在不同的地方獲得了共同的一個東西--那就是名聲,在不同的職業裏為社會作出了同樣的貢獻。我想今後我們大明朝不再會獨尊儒術一家,我們更需要的是以儒家為基礎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自由、開放的社會。無論仕、農、醫、工、商哪一行,都將不再有高貴和下賤之分,隻有職業的不同,都將有平等的社會地位。世有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隻要你在各自的行業作出了對大明朝有益的貢獻,哪都會得到國家的認可,獲得高貴的地位。
“士子們,丟棄一切束縛你們的枷鎖,為了繁榮、富強、文明、開放、創新、自由、平等的明朝而奮鬥吧!朕也願意為士子們搖旗呐喊,大明朝將會有一個燦爛的明天,成為曆史上最偉大的國家。”
朱有孝講完,士子們驚呆了,他們有些接受不了他的思維。但是 ,僅僅是一會的功夫,他們就反應過來了,現今的皇上將要變法,讀書人多數都是聰明的,知道這就是機會,隻有會利用機會的人才能成為社會的精英。於是開始山呼萬歲,萬歲英明之類的馬屁如潮湧般的響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