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孝為此召來內閣和六部尚書,現在內閣成員變化了不少,孫如遊功成身退,致仕回家養老去了,朱有孝還給他加了銜,他走得很高興。方從哲則是因為東林黨禦史的彈劾,為了自保也請求致仕,朱有孝在他請辭了兩次之後,也加了銜,讓他高高興興的回家養老去了。然後葉世高再次擔任了首輔,韓爌還是次輔,孫承宗則是內閣大學士兼任兵部尚書,徐光啟是內閣學士,還有劉一燝,新進的朱國楨。其他是戶部尚書朱國祚、吏部尚書周嘉謨,工部尚書宋應星、禮部尚書孫慎行、刑部尚書王紀等。
朱有孝加上這些內閣、六部尚書共十二人,現在在座的就算是大明朝的核心決策人,朱有孝之所以把這些人都召集過來,目的是為了不讓那些言官、清流在朝堂上再胡攪亂纏,什麼招撫了、招撫鎮壓並舉了等等,而這幾個人就比較好說服了。
當朱有孝把奢崇明反叛的事情詳細介紹完畢,首輔葉世高就當先開口:“陛下,臣以為像這種不仁之臣,必殺之以儆後人,免得其他的人效仿,其罪必不可恕,隻不過陛下是不是用兵太過。”
葉世高出任首輔的事情朱有孝有過考慮,用他的目的是為了推進大明朝對外的開放,此人頗熟悉西洋事宜,思想也比較容易接受先進的實物,從他能夠和傳教士利瑪竇交往並結為朋友看,說明此人並不保守。其次,此人是東林黨的領袖級人物,朱有孝準備從仁義道德的製高點上,用精神枷鎖套住他,讓他自己去鬥東林黨的徒子徒孫,其實就是挑起東林黨內鬥,以便從中減少自己的壓力。
次輔韓爌也表示了同樣的意思。
孫承宗說:“對待如此宵小,必須以泰山壓頂之勢,牛刀宰雞,斬草除根,免得反反覆覆。臣以為須一擊全殲,務必不能使其漏網,永除後患。”
徐光啟、宋應星、周嘉謨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
戶部尚書朱國祚表示:“陛下,今年托陛下洪福,陝甘一帶糧食收成不錯,百姓們生活狀況比去年有所好轉,如果明年繼續擴大玉米、紅薯、土豆的種植,百姓就能夠吃飽飯了。如果陛下要大動幹戈,希望盡量從湖廣用糧,這樣百姓就不會受苦了。”
朱有孝深感此人愛民,就說:“朕已決定從內庫撥付四百萬兩白銀,戶部撥付同樣數目的白銀,從湖廣地區采購糧食,從陝甘地區采購藥物,給士兵發足夠的軍餉,在平叛的的同時,促進周圍地區的經濟發展,依此解決百姓的貧困問題,這樣就解決了戰爭和發展的相矛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