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西南邊陲(二)(2 / 2)

天啟元年十月十八日,奢崇明、奢寅父子在分兵幾道數萬人,先後攻下了富順、內江、資陽、簡州、新都、龍泉後,數萬兵馬包圍了成都,成都當時隻有兩千士兵把守。布政使朱燮元一看形勢危急,一麵馬上調集石柱宣慰司、龍安府的官兵前來救援。一麵安排成都的守備,和巡按禦史薛溥政分別把守各個城門。石柱宣慰使秦良玉(女)遣弟民屏,侄翼明等率士卒4000人進駐南坪關(今四川南川西南),扼重慶叛軍歸路,又分兵守忠州(今四川省忠縣)。秦良玉自統精兵6000沿江西上。秦良玉接到孫承宗的命令,進入成都城,進城以後找布政使朱燮元和在成都居住的蜀王朱致澍,告訴他們堅守成都,就說天子詔諭,蜀王朱致澍須打開糧倉,供應所有成都軍民食用,待平叛結束,天子將倍價饋之。蜀王本來想離開成都去到灌縣自己的封地躲避,被朱燮元攔住,告訴他這成都城雖然兵馬不多,但是濠深牆高,比較容易守住,而灌縣城小,且人馬更少,一但叛軍攻城必破無疑,還不如與成都軍民共守成都,於是蜀王就隻好留下。

秦良玉雖是女流之輩,但此人頗有豪氣,奢崇明叛軍進攻資江的時候其兄戰死,侄子秦民屏負傷衝出。待兵合一處後就接到了朱燮元的急報,要求增援成都,於是秦良玉就率兵渡江,然後突然逆流而上,兵進南坪讓侄子秦民屏守住南坪,焚燒毀叛軍的舟船,自己則帶兵救援成都,途中接到了孫承宗的密信,要求她堅守成都即可,不要主動出擊,以免造成過大傷亡,隻要能夠把奢崇明父子極其叛軍牢牢地吸引在成都平原就完成了任務,平叛的主力軍是朝廷派來的精銳神機營。

孫承宗是平叛總督禦史,當然有權利指揮西南的一切官員,秦良玉接到密信後雖然不太明白孫承宗的意思,但是還是堅決執行了孫承宗的命令,並且把密令交給了朱燮元和蜀王看了。朱燮元和蜀王見朝廷大軍不日就到,各路援軍也持續趕到成都,心裏就稍微有些放心,蜀王怕糧食不夠,就有從灌縣讓人通過水路運來大批的糧食,堅定了死守成都的軍民之心。

朱有孝考慮到孫承宗不可能一直鎮守西南,西南邊陲必須有一個軍政皆優的人來鎮守,思來想去就決定拔苗助長,就從官吏學校裏把李信給調了出來。李信也是莫名其妙的,自己剛剛在這所稀奇的學校上了三月,怎麼就給調出來了呢?讓自己去幹麼呢?好事在等著他呢!

朱有孝認為現時代的讀書人能夠中舉就是有足夠的文化功底了,讓進士們去“大明官吏學校”的目的是培養他們忠於國家,忠於皇權,不拉幫結派謀取私利的手段而已,所以他覺得李信的能力夠用,隻是缺乏經驗和忠心而已,就讓李信拜孫承宗為老師,讓他跟著孫承宗鍛煉幾年,然後回京鍍金,在派往西南邊陲,讓他去征服緬甸、印度等西南國家吧。

李信哪裏會想到這麼多,一聽說要拜孫承宗為師,當時就激動的滿眼飛花,這祖宗可是皇帝的老師啊,嗬嗬,以後自己也是皇帝的師弟了,這以後機會可就大多了,完全沒有想到這是朱有孝的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