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定西南(三)(1 / 2)

現在的李信可不是幾天前可比的了,他收降的二萬多土兵已經擴展到近五萬人,那些被他忽悠的土兵一個個像喝了雞血似的,興奮的北都找不著了。分了地、分了錢、分了糧食,然後李信就說,你們分了這些財物,是誰分給你們的,那是皇上,安邦彥為什麼現在要造反,是因為你們搶了他親戚的財物,現在他想著再搶回去,你們願意把財物再送回去,然後等著砍頭嗎?不願意的話就組織起來當民兵吧,也不用你們上前線直接拚死拚活去打仗,打仗是孫大人、戚大人領的朝廷軍隊的事情,你們跟著我替二位大人背糧食、看俘虜、替你們的親戚朋友分田地、分糧食就行了。於是呼啦一下子,李信的隊伍就擴大到了五萬,李信的二千親兵分成五波,每波四百人帶領一萬土兵,就成了孫承宗、戚金二人的後勤部隊,大旗上都繡著“殺了奢崇明,奴隸不受窮”,“跟著朝廷走,百姓都富有”,一時之間氣勢如虹。

孫承宗、戚金二人沒有了後顧之憂,輕裝急進,十日之間已經接近貴陽,整頓人馬,安營紮寨,準備尋找合適的地形和方式一舉擊敗安邦彥的人馬。貴州的地形非常不適合大軍作戰,俗話說的“天無三日晴,地無三裏平”,就是指自然環境惡劣,尤其是天氣變化對於火槍兵的影響非常大,雖然已經采用了紙殼子彈、藥包式發射藥,但是好天氣還是比較有利的。

安邦彥現在非常惱火,已經圍困貴陽十五天了,貴陽城還是穩如磐石,他們也不出城作戰,就是固守城池。其實他不知道,在曆史上他圍了貴陽城九個月也沒有打下來,土兵的攻擊能力太差了,何況這次是朱有孝下的命令,不許出擊,穩固防守,正麵圍殲叛軍的是朝廷大軍。

安邦彥得到朝廷軍隊隻有三萬援兵是大喜,決定調集全部主力部隊,一舉擊敗援軍,然後貴陽城肯定士氣低落,這樣就能順勢而下城。於是安邦彥調動十萬土兵北上迎擊孫承宗、戚金的部隊。兩軍在修文城東十裏的地方相遇,安邦彥仗著人馬是孫承宗、戚金的三倍多,妄圖一舉衝散朝廷軍隊,就采用了背水作戰,十萬大軍渡過河水安營紮寨,因為前麵就是難得的開闊地,正好適合大隊人馬衝擊。

而孫承宗、戚金之所以選擇這裏安營,也是因為前麵地形開闊,便於炮兵射擊,河水後麵就是原始大森林(就是後世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也怕安邦彥潰兵進入森林,那樣就很難清剿了,這樣看著明麵上就是把有理地形讓給了安邦彥,其實是設了一個陷阱,可以讓叛軍無處可逃。

天啟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這一天天氣非常好,貴州迎來了一個難得的好天氣。不幸的是這一天孫承宗、戚金的三萬大軍正和安邦彥的十萬大軍對峙。朝廷大軍早已紮好了堅固的大營,就等著叛軍的衝擊,迫擊炮早已測量好了目標,擊發槍已經上膛。

安邦彥看到朝廷的軍隊擺出的是防守陣勢,以為是弱不堪擊,不敢正麵搏殺,就先派出了一萬人試探性攻擊。這一萬土兵在一個土司的帶領下,一個個喝了雞血似的衝了上來,在進入一百步範圍以後,火槍兵開始射擊,土兵們看到,隻要寨子上麵一冒煙,“砰”這邊就倒下一個人,隨著“砰”聲不斷,寨牆底下倒了一片土兵,不到一刻鍾的功夫,就有近千人倒下。雖然土兵們也見到過明軍的鳥銃,卻沒有想到在這麼遠的距離上也能死人,等到接近寨子時,突然間“砰、砰、砰”聲大作,死人就像割稻麥一樣快,頓時心裏就快崩潰了。站在後麵指揮的的土司被一位槍手從二百步遠的地方一槍狙擊斃命,刹那間整個進攻就崩潰了,向水瀉似的嘩就退下去了,明軍也沒有追擊。

自以為探出虛實的安邦彥,接下來十萬大軍一擁齊上,企圖一擊得逞,這時詭吊的事情發生了,就在叛軍士兵距離大寨一百五十步的時候,明軍寨門大開,一排排的火槍兵衝了出來。與此同時,明軍的迫擊炮、“二踢腳”小炮開始齊鳴,刹那間整個戰場被炮彈所覆蓋,“二踢腳”小炮覆蓋的範圍大約五尺方圓,迫擊炮的覆蓋範圍大約一丈方圓,土兵們哪裏見到過這種陣勢,以前的無非是鐵球滾過去壓死一片,那也有跡可循,能夠躲一下,現在炮彈直接從天上掉下來,一炸死一片,連躲的地方多沒有,那有多恐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