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望遠鏡裏,戚金看到了安邦彥,直接命令十門迫擊炮轟擊,排炮過後安邦彥屍骨無存,主帥陣亡,土兵們頓時崩潰。周圍響起了震天的喊聲“殺了安邦彥,奴隸好分田”,“趕快放下槍,不死也不傷”“跟著朝廷走,百姓都富有”,不用說這又是李信的傑作。
安邦彥率領的十萬叛軍,在迫擊炮和“二踢腳”小炮的轟擊下崩潰,在火槍兵的排射前骨酥,在李信的口號誘惑下紛紛舉手投降,不到一個時辰的功夫全軍覆沒。清點戰果,明軍仍然是損失可以忽略不計,除了幾個倒黴蛋被流失射中外就是崴了腳,扭了腰,根本就沒事;叛軍方麵,安邦彥被戚金指揮的排炮炸得屍骨無存,十萬叛軍死傷不到五千,除了狡猾反應快的土司帶著兩個部落一萬多人渡河逃跑,其餘的全都做了俘虜。
俘虜仍然交給李信處理,這家夥除了自己忽悠以外,還讓嚐到甜頭的部下,也就是他收服的那些土兵們去做思想工作,這他媽也太簡單了,一天功夫,李信的大軍,也就是民兵隊伍吧,就擴大到十萬人了,然後李信就帶著這十萬民兵去打土司,分田地去了。
貴陽城內,貴州巡撫王三善恭恭敬敬的向孫承宗施禮:“大人真乃天神下凡。安邦彥叛軍十萬,圍困貴陽半月有餘,下官束手無策。大人一到,如滾湯澆雪,叛軍瞬間瓦解,真是令下官佩服得五體投地。”
“王大人客氣了,此非老夫的功勞,上托萬歲鴻福,下拜將士用命,戚大人指揮有方,方能滅此宵小之輩。王大人日夜守城,也頗辛苦,老夫自會上報皇上為大人請功。”孫承宗也不攬功,把戚金也給抬了出來,覺得王三善沒有提戚金,怕王三善失禮。
王三善本來確實沒有看得上戚金,因為在明朝文官主政,四品的文官可以訓斥二品的武將。但見孫承宗主動提及戚金,就知道失禮了,就趕緊又恭維了戚金幾句,其實戚金根本就沒有這心思,隻要有仗打就行,不在乎這些虛禮,也就稍微客氣了一下。
隨後貴州的大小官員們設宴招待了孫承宗、戚金、李信等將官一行。宴請完畢,李信專門拜訪了王三善,貴為巡撫的王三善初時也沒有把李信當回事,隻以為李信是孫承宗的學生,因為李信對孫承宗執禮甚恭,但看到孫承宗對李信也很客氣,方知道此李信亦非常人,請教孫承宗才知道這李信乃是皇上的親信,可把王三善嚇了一跳,心的話幸虧剛才沒有失禮。
李信找王三善的目的就是把朱有孝的意思點給王三善,讓他明白自己收容俘虜、優待俘虜的意圖,並不是自己沒有任何緣由私自招兵十萬,希望王三善能夠配合自己的行為。王三善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馬上就看出來李信將來絕對是個貴人,就自覺的把李信和自己放到了平等的地位上來談話。
馬上就要過年了,戰事再緊也得讓將士們過年啊,孫承宗、戚金、李信三人稍加商量,就決定過罷年後再進軍。
三人商議怎麼徹底平定川貴的叛亂,自由發表意見。孫承宗認為要想徹底平定叛亂需要把包括奢崇明家人在內的所有親戚、兄弟全部擒獲,水西安氏政權徹底分化成小部落,讓他們沒有反叛的能力就行了。戚金更簡單,說是隻要把敢於反叛的人都殺光了,他們想反叛也反叛不了了。李信則告訴大家,皇上的意思是收攏人心,改土歸流,徹底摧毀現有的土司製度,實行府縣管理方法,因為土司就是當地的土皇帝,他掌握著當地人的生死權利,隻有讓這些人不存在了,普通百姓隻要能夠吃上飯就不會造反,但是這就需要武力配合,官府配合,然後就可以永遠消除土司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