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朱有孝的計謀(1 / 2)

事情的發展並不以周順昌的意誌為轉移,蘇州商會的人很狡猾的藏起來後麵的一封信,隻把第一封送到了京城,這一封信也沒有直接交到葉向高手中,而是送到了汪文言手中。為什麼呢,因為這汪文言在曆史上被閹黨稱為“鼓上騷”,此人為人機靈,喜於交納,在東林黨人中雖然地位不高,但是非常善於聯係,屬於上竄下跳的風雲人物。當他看到周順昌的書信後,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如何幫助朝廷處理好罷市事件,而是如何利用這事為自己和東林黨人獲得更多利益,想找到讓自己出人頭地的機會。

汪文言第一個找到的是工科給事中魏大中,第二個是吏部給事中周朝瑞,這二人都是給事中,品介不高,但都是屬於言官一流,這三人坐到一起商量如何利用此事件為東林黨謀取更多的利益,他們打算趁此機會利用蘇州商會罷市事件,要挾朱有孝撤除“大明皇家貿易商行”,以博取蘇州商會對東林黨人更大的支持,或者說在蘇州商人那裏獲得更多財物,幫忙沒有白幫的,此事如果成功,商人們必定會奉出大批的金銀,自己老家的產業會更加興旺,至於戶部的銀子多少那是戶部尚書的事情,國家那是皇帝的,不關自己的事,自己苦讀十年寒窗不就是為了一句話,那就是“千裏做官為了吃穿”,無論是誰的國家,隻有自己家裏的金銀是自己的。其實在明朝滅亡後,投靠清朝的文人士子不計其數,陪葬崇禎皇帝的卻是太監,東林黨裏著名代表人物就是《桃花扇》裏的侯方域,其祖輩父輩皆是東林黨人,而他的情人李香君則是妓女,在明亡後自盡而死,侯方域卻投靠了清朝,得到高官厚祿,自此就有了“文人情操不如妓”的說法,可見這些東林黨人的情操有多次。

在汪文言、魏大中、周朝瑞三人商議完之後,還是感到自己官小言微,決定再找韓爌,對於韓爌他們都清楚無比,韓爌對於黨爭的興趣遠大於對政事的興趣,不然就不會聯合東林黨人驅逐方從哲,甚至企圖致方從哲以死地,然後推出葉向高。韓爌倒是在家,但是他也不敢確定此時能否成功,像這般老奸巨猾的人物是輕易不會表態的,於是便派人去請示黨魁葉向高,不料卻得知葉向高已被皇帝請去議事。

駱思恭是何等聰明人物,當蘇州的暗探將蘇州商會罷市的事情傳來書信時,他就明白了其中的貓膩。駱思恭不敢耽誤,馬上就將此事稟報了朱有孝,朱有孝略一思考,就派人召葉向高入宮,朱有孝決定予以文人的自負清高和所謂的正義氣節來給葉向高來個請君入甕,讓葉向高難以自圓其說,而自願主動去說服東林黨人,從而引起其內訌,以便自己更好的掌握政局,否則老是讓東林黨人掣肘變革,絕對不是什麼好事,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事倍功半,不如這次趁機解決掉這個毒瘤。

葉世高進宮後,來到朱有孝的書房,王安搬來秀墩讓葉向高坐下。朱有孝已經讓王安養成了一種習慣,凡是內閣大臣進來必須搬座位,上茶,以表示自己尊重這些老臣。朱有孝開始並沒有和葉向高談蘇州罷市的事情,隻是就自己打算如何準備明年開始繼續推廣高產農作物,如何要求各地舉辦免費學堂,要求六周歲以上兒童必須上學,在農忙時每月必須到學堂讀書八天,農閑時必須每月到學堂讀書二十天,教師的安排,束修的安排等等。還大談如何提高大明朝人的文化修養,做到人人識字,人人懂禮,做到像孔老夫子所教導的修身齊家,還說自己因為讀書太少,嗯,很多事情需要內閣大臣費心費力。甚至還聊到是不是禁止女人裹腳,因為這事不是孔老夫子提出的,是從宋朝時才有裹腳這種惡俗的,既然子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有所毀也,此孝之始也。那麼纏足裹腳那不是傷害了授之父母的肌膚了麼,為什麼會有這種違背聖言,給女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呢?這些話說得葉向高一愣一愣的,是啊,宋朝理學為什麼會違背孔聖人的言語呢。朱有孝趁機就把標點符號的事情給葉向高講了一遍,然後總結道,肯定是沒有句讀之分,最後造成的誤解,接下來要求讓葉向高在上朝的時候提議,然後推廣標點符號,以造福後人,提出廢除纏足裹腳的陋習,以減少女人的痛苦,自己的女兒也不用受纏足之苦了,並且舉例子說太祖馬皇後就是我們的榜樣,老祖宗都敢做,我們還有什麼顧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