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河套戰役(二)(2 / 2)

進攻馬河鎮確實是一個幌子,目的是把明軍吸引過來圍殲,這和袁崇煥製定的策略差不多,隻不過最後的結果誰也料想不到。

當陳愚直帶領輕騎兵趕到馬河鎮時,三千蒙古騎兵也正好趕到,五千對三千,無論是陳愚直還是對方的蒙古人都沒有絕對取勝的把握,這時候孫元化的炮兵發揮了作用,一百門“二踢腳”小炮,五十門迫擊炮一輪齊射,就讓準備發動衝鋒的蒙古騎兵損失慘重,在五百到三百步的距離上,蒙古人損失近一半人馬,這時陳愚直的騎兵也開始發動衝鋒,迫擊炮開始隔斷轟擊,僅僅不到兩刻鍾的功夫,蒙古騎兵就潰敗了。這潰敗和撤退不一樣的,根本就沒有任何秩序,陳愚直一看敵人還有不到一千人,頓時大喜,命令部隊窮追不舍。

再說素囊台吉的一萬騎兵在兩側向馬河鎮包圍而來,他們原本的意圖是讓這三千前鋒拖住陳愚直的部隊,隨後趕來的主力迅速圍而殲之,然後根據明軍的增援情況或擊退或消滅。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前鋒已經潰敗了,而孫元化已經趕到了馬河鎮。

雙方都是不期而遇,留在馬河鎮的炮兵歸建,孫元化剛剛進入馬河鎮,外麵的蒙古騎兵就已經包抄而來。這馬河鎮雖小,但畢竟還是鎮子,而且因為臨近邊關還修了小小的城牆,於是孫元化就命令輕騎兵上城牆觀測敵情,防止敵人爬城,迫擊炮瞄準城門外兩側準備吊射。

蒙古騎兵看到明軍不多,而且多數是步兵,就迅速集結到四個城門進行強行攻城,孫元化的迫擊炮就進行吊射覆蓋轟擊,一時間蒙古騎兵是損失慘重,經半個時辰的血戰,蒙古人看到守城的明軍炮火太猛,就開始撤退了,準備重新集結再次組織進攻。

這一次蒙古人不再從城門進攻了,而是選擇較為平坦的南城門兩側進攻,半個時辰以後,隻見蒙古騎兵每人抱著一個草袋子,裏麵盛滿了黃土,快馬跑到城牆邊扔下袋子就走,孫元化的炮兵雖然不斷轟擊,但是因為馬快,而且稀散,效果不大,結果不到一個時辰就在南門外鋪出了近五十步寬的一條大路。

就在孫元化看到沒有辦法組織蒙古人鋪路的時候,就命令十挺手搖機槍布置到大路的兩側,中間是五排火槍。蒙古人看到鋪好的大路,認為明軍已是甕中之鱉了,於是就順著大路一起湧了上來,就在離城牆三十步的時候,火槍和手搖機槍一起響起來,火槍蒙古人還見過,這手搖機槍的威力卻是太驚人了,一顆子彈在三十步的距離上可以穿透五個人,一時之間蒙古人就像被割到的麥子一樣,瞬間倒下一片,整個近一百步寬的路麵被堵的嚴嚴實實。迫擊炮、“二踢腳”小炮還在不停地轟擊,不到一刻鍾的時間裏,蒙古人的進攻就徹底失敗了,麵對手搖機槍的可怕殺人速度,蒙古人幾乎要崩潰了。就在這時,袁崇煥的人馬趕到了,孫元化趁勢發動反擊,裏應外合將剩餘的蒙古騎兵打得大敗而逃。戰事以遭遇戰開始,結果以明軍的大勝而結束,十挺手搖機槍的威力自此被認可,它成了明軍對付騎兵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