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河套戰役(二)(1 / 2)

聽完陳愚直的彙報,袁崇煥也感覺頭疼,請來孫元化商議對策。孫元化現在發現自己原來所想的法子在這裏也用不上,這裏的土質鬆軟,就是挖出小洞也陷不住馬蹄,比不上在遼東,那時還是寒冷季節,土地都凍著,而且土質也相對來說比較硬,現在孫元化好像也沒有太多的辦法。

袁崇煥想了想說道:“要不這樣吧,咱們加上陳愚直的部隊分成三部分。既然蒙古人機動性強,咱們就利用他們的優勢設一個局,我帶五千輕騎裝備十挺手搖機槍前去誘敵,您帶領五千步兵的大部分迫擊炮在三十裏外等候支援,中間是陳愚直的五千騎兵,墜後二十裏,距您十裏,萬一蒙古人襲擊,您可向前靠攏,尋求陳愚直支持,我會在半個時辰內趕到。如果我在前麵遇敵,您和陳愚直就左右包抄,爭取全殲。現在對付蒙古騎兵沒有太好的方法,隻能憑借火器的銳利來對付,炮兵盡可能的早開炮,遲緩敵人的衝擊速度,火槍兵一旦被騎兵突入,隻有挨宰的份,所以您一定要注意。”

孫元化想了想,“萬一蒙古人直接攻擊中間的陳愚直的部隊呢?而且一擊就走,甚至說將他擊潰後,而直接襲擊你我的部隊呢?或者是直接派一部分兵力攔截後麵的部隊,或前麵的部隊攻擊後麵的部隊呢?這些最好我們都能預先有準備,尤其是陳都指揮使的部隊,恐怕根本就抵抗不了半個時辰。”

袁崇煥想了想說道:“要不這樣吧,我們押後,讓陳愚直的部隊在前麵,一旦接敵,敵人人數少了允許他們進攻,我們包抄,敵人多的時候就向我們的包圍圈裏誘敵,隻要是不潰敗我們就有收拾敵人的機會。”

當二人把這個策略告訴陳愚直時,陳愚直先是驚訝,以為二人把他當炮灰了,心中哇涼哇涼的,等到後來看到這朝廷派來的這一萬人馬的裝備時,才知道這可能是唯一能夠擊敗蒙古人的戰術。最終表示一定不會潰敗,無論是進攻,還是撤退,都會盡心盡力,保證不會拖後腿,不過最好能支持個千把人。孫元化也怕陳愚直頂不住,就派出了一千炮兵,並且告訴陳愚直,不許損失一個,這些兵都是皇上的心頭肉,嚇得陳愚直差點不敢要。

既然策略已經定了下來,隻要執行就行了。陳愚直帶著五千輕騎出發了,錦衣衛已經將大概的情報彙報上來,在延綏鎮西二百裏處發現大約三千蒙古騎兵,目標大概是馬河鎮,因為大部分鄉村已經被搶劫的差不多了,這一次的目標是個小鎮。

袁崇煥命令陳愚直走後,就安排孫元化帶領炮兵和陳愚直留下的一千輕騎隨後跟進,自己則分兵兩路包抄,爭取一舉迅速吃下這股騎兵,也算開門紅吧。袁崇煥的計劃確實不錯,但是往往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錦衣衛送來的情報也不錯,但是那三千人隻是蒙古人的先頭部隊,而大約還有一萬人的蒙古騎兵正在長城口外聚集著呢,等到錦衣衛發現這一萬騎兵越過長城,錦衣衛的快馬就趕回報信,這時候孫元化的部隊已經出發了。袁崇煥也是在半道上遇到了信差,急的差點就要瘋了,一邊急著趕路,一邊派人向延綏鎮報信,讓他們小心加強防守,以免為敵所趁。

原來這土默特的素囊台吉也不是吃醋的,自從一部分西遷的蒙古人過來以後,土默特部落素囊台吉接受了他們的加盟,實力也就迅速強大起來,隨之野心也就膨脹了,加之這些人的增多,糧食也不夠吃了,便開始了對延綏附近的掠奪,他更大的野心是消滅延綏的部隊,控製長城兩側,那就進可攻,退可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