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諸位藩王以後,朱有孝開始集中精力改造大明朝的海軍艦隊了,目前的海軍艦隊主要是集中在東南部沿海地區,這些艦隊的火炮也是老式的實心彈,現在的作戰方式還主要以登船搏殺為主,對於直接擊沉對方的艦船還是不太多,關鍵是炮彈威力太小,除非是大艦隊遇到小船,可以直接擊沉。
戚金的部隊有一部分老兵就是在船上長大的,所以在孫承宗和戚金回來之後,朱有孝才開始正是決定這個問題的。朱有孝的意思是直接把戚金的部隊改編成海軍,這些精兵都是經過戰場拚殺出來的,有較好的心理素質,再加上他們也都熟悉新式火炮的應用,這樣一來他們很快就可以成軍,迅速形成戰鬥力。
戚金對於皇上欲將其部隊轉為海軍非常高興,這標誌著皇上對自己的重視。戚家軍自從抗擊倭寇開始,一直很注重海軍士兵的訓練,要不然的話也不會有對倭寇的海上圍剿取得絕對性的勝利。但是自從戚家軍被調到薊州以後,海軍方麵的戰例就再也沒有了,隻剩下陸戰蒙古人的戰例了,而且其戰果輝煌勝過了海戰,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海戰方麵的人才就沒有了,而是成了海陸戰鬥兩方麵都具備的人才了,這才是朱有孝更看重戚家軍的原因,再加上現在戚家軍擴編之後變成了神機營,以後再加以訓練就是標準的大明朝海軍陸戰隊的雛形。這樣一來,這支部隊無論海戰還是陸戰,都將是大明朝的精銳部隊。
建設海軍首先要建設的就是軍艦,現在的軍艦都是木製的,朱有孝想建立的則是由鋼鐵打造的戰艦,但是對於目前的鋼鐵產量和質量來說,這事還不太現實的,所以朱有孝也隻能像曆史上那樣一步一步的前進,首先製造的是鐵甲艦隊。但是就算是這樣,船隊的動力問題也不太好解決,蒸汽機的動力還是很小。在朱靈和宋應星、徐光啟、畢懋康的共同努力下,在經過近半年的研究和試驗中,他們發現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不好解決,那就是潤滑問題,在曲軸連接處的關節點上,經常有發熱現象,造成了溫度過高使用壽命過短,朱有孝想了想就告訴他們可以用蓖麻油或者菜籽油試一下,最後實驗結果是蓖麻油效果更好。另外還有蒸汽機的調速問題、汽缸溫度問題、傳送動力問題等,這些都是一時半會不還解決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朱有孝雖然心中有解決的辦法,但還是沒有直接講出來,他怕自己說的太多妨礙了這些大牛們的思維能力,讓他們形成解決不了問題就找皇帝的習慣,但是,也講了一點離合器、變速器原理。其他的朱有孝隻是讓他們自己去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繼而解決這些問題,哪怕因此失去了製造艦船的時間向後拖延也在所不惜。
經過這麼長時間以來,朱靈他們也終於製造出了一台可以實用的蒸汽機來,雖然功率不是太高,但是如果用來裝在比較小的船舶上還是可以當做動力的。為了不浪費太多的材料,朱有孝決定把這一台可以實用的原始蒸汽機為藍本,試製十二台同樣的蒸汽機來試驗大明朝的三等福船,一共建造三艘這樣的鐵甲船,每艘船使用四台蒸汽機。明朝的福船分為五個級別,最大的有近二十丈長,四丈寬,六丈高,最小的也有四丈長,一丈寬。一等福船不是用來做戰艦的,就相當於現在的補給艦,二等福船是用來做戰艦的,設計的比較結實,三等福船是用來巡哨的,行駛速度比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