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鍋駝機(三)(1 / 2)

朱有孝設計的工廠實際上是兩個,一個是機床廠,一個是鍋駝機廠。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大力推廣工業化進城,普遍實行半機械化的工農業生產,迅速提高大明的國力,為今後開疆拓土準備好充分的物質基礎,然後和西方歐洲國家爭奪世界的話語權。

機床廠以生產工業用機床為主,銷售對象為全國的工業生產廠家,現在主要供應鍋駝機廠使用,估計用不了一年,南方的那些商人就會看到其中高額的利潤,不用宣傳也會踴躍購買,用來生產各個手工作坊的設備。想想看,原來需要幾天十幾天才能造出來的東西,使用機床以後一天就能造出一堆,哪能賺多少錢哪?

為了避免這些工業機床外流到別的國家,朱有孝要求每一台機床必須設計出編號,記錄好銷售檔案,每年保修、保養一次,而且如果機床報廢還必須回收,凡是敢於私自向海外走私機床的一經發現,將出於死刑,株連三族。凡是購買機床的商戶必須在官府備案,出具身世清白的證明。

朱有孝之所以會這麼嚴格的製定這樣的銷售方式,是因為在曆史上,山西商人無視大明的利益,走私鹽鐵到女真人那裏,自己賺到了天量的財富,卻讓大明失去了江山。南方的無良商人勾結英國人將茶樹種植引進了印度,從而使後世的中國失去了茶葉的壟斷利潤。像這樣的事情,朱有孝必須現在就立下製度,凡是敢於損害大明國家利益的人,都將以叛國罪論處,以後的東廠將主要執行的就是全球追殺敢於叛國者。

至於鍋駝機,朱有孝並不是那麼重視,因為它的結構簡單,非常易於仿製,並且為了迅速推廣開來,朱有孝還將以發放專利許可的方式向所有願意生產鍋駝機的商人,隻不過要收一定的專利使用費。

現在的比較簡單的工業生產周期還是相對較短的,朱有孝親自起名,孫承宗書寫的“大明機床廠”掛牌兩個月以後,在那些老工匠們帶領下,大明技術學校畢業的學生很快就生產出了二十台合格的機床,這些機床也全部被鍋駝機廠購買。

鍋駝機廠也是朱有孝親自起的名,名字就叫“鐵牛鍋駝機廠”,意思就是鍋駝機就像是用鐵製造的牛,形象生動,還專門設計了一個“鐵牛”的標誌當做商標,還在剛剛成立的專利局裏注冊了商標。這次請孫承宗題字朱有孝還付了潤筆,分了半成的股份給孫承宗,這也算報答孫承宗為大明朝付出的功勞吧,孫承宗本來推辭不要,但是朱有孝堅決要給,並且說這算是我朱有孝個人送給您的束修吧,也算學生孝敬老師的教誨,沒有涉及國家的任何東西。

鍋駝機的生產稍微費了一點時間,首先是熱效率必須提高,它不能像鐵甲艦上的蒸汽機那樣浪費,要不然商業使用作用不大。其次,朱有孝對鐵甲艦上使用的蒸汽機效率不滿意,必須在這次的通用性蒸汽機進行比較大的改進,使其效率大大提高。在朱有孝的記憶力現代蒸汽機的熱效率有百分之二十,而鐵甲艦上的蒸汽機熱效率還不到百分之五。按照目前的材料來說,把熱效率提高到百分之十還是能做到的。好歹現在的機床研製成功,像加工齒輪、軸承之類的還能做到,朱有孝就伸出了金手指,象征性的指點了一些什麼雙向運動的汽缸了、飛輪了、汽缸保溫層、外置冷凝器了等等這類的東西,反正隻是說說,具體的製作過程有老工匠們和大明技術學校的技工們去做。

其實,好多技術發明就像一層窗戶紙,一旦捅破了,並沒有多麼神秘,對於現在的這些科學牛人們來說,一通百通是比較適合的,朱有孝提出的這些點睛般的注意,對於他們來說就像醍醐灌頂,一下子眼界就拓寬了很多,一些大大小小的改進不斷被發現。於是,蒸汽機使用的效率開始有了明顯的提高,逐漸開始接近英國人瓦特在一百年後製造出的“瓦特式蒸汽機”了。瓦特為了改進蒸汽機,讓資助他的資本家破產了好幾個,耗費了近三十年的時間,而鐵牛鍋駝機廠在朱有孝這個神棍指點下,也耗費了近三個月的時間,比起五月份認為成功的鍋駝機效率提高了近一倍,完全可以進入商業生產、使用領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