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鍋駝機(二)(1 / 2)

唉,難啊!真他媽難!是啊,要是不難的話,你朱有孝不是白來這大明朝一趟嗎?思來想去就是一個事,標準都是人定的,隻要國家強大了,大明的標準就是世界的標準,就像後世的英尺、英裏、英鎊等等,自己製定一下尺度也未免不可,也許以後會出現漢尺、漢丈或明尺、明裏的單位,盡可能向後世的標準靠近吧,這樣後人也可以省些事。想到這裏,朱有孝也不為這些事操心了,就照皇後張嫣和二妃消費大好春色去了。

不過朱有孝並沒有多長時間的悠閑,沒過五天,那幾個大牛真的來找朱有孝來商量尺度問題來了,因為這幾個人都是分開到各自的研究所研究的,結果就產生了尺度差的問題了,幾個人爭論不下依誰的為準,就請朱有孝來給決定一下。

朱有孝也不客氣,就讓這幾個人拿來各自的尺子,然後對比一下,選取了和後世的一米三尺最為接近的尺子為標準,並且下令工部做出這樣的足金尺子作為大明國家的標準一尺,頒布聖旨,所有各衙門都以此尺為標準製定一把公平尺留作對比。自此,流行後世的明尺成為唯一標準。尺度標準確定以後,其他的事情就好辦多了,以九立方尺的水為二千斤,這樣有定下重量的標準,也用黃金製成一斤的標準保存在工部,每個衙門用黃銅鑄一個一斤的秤砣,放在衙門裏做公平秤的對比。

當標準問題解決以後,大牛們的合作馬上愉快起來,先是根據各自人對於車床的理解,每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用木頭做一個模型,然後幾個人把這幾個所謂的車床放到一起,互相解釋自己的車床都能幹些什麼工作。當然了,這些模型並不是他們自己親手做的,他們現在都有許多助手,他們負責設計,助手們動手製造,所以說製造這些東西並沒有占用他們多少時間。通過對比這些車床模型,最接近現代原理的是宋應星團隊的,講解的最清楚使用方法的是畢懋康團隊的,對於目前最適有的,卻是朱靈團隊的,畢竟他們這類工作幹得最多,而徐光啟並沒有製作模型,他的強項是歸納整理意見。

根據這幾個模型的參考,徐光啟統一他們的共同想法,然後綜合性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接下來這幾個大牛們又是一通辯論、爭吵,把朱有孝樂得滿臉都開花了,心的話這才有理論聯係實際的特點呢。

朱有孝設計的簡易磨床其實就是一個腳踏的砂輪打磨器,宋應星、畢懋康設計使用的鑽槍杆用的鑽床,也是類似這個簡單的原理,都是加工件不動,使用的刀具、鑽頭轉動,車床原理是加工件移動,刀具固定,所謂的“床”就是放加工件的地方,它的要求極為嚴格,尤其是定位、平衡可以用苛求來形容。現在這些大牛都在這裏,雖然客觀條件不太好,但是大牛們還是腦洞大開的想辦法解決了,終於現場設計出了幾乎接近現代形式的車床,至於其他如磨床、鑽床都在使用,稍加改進就行了,銑床、鏜床、刨床等功能比較單一的也是一並設計出來,等車床製造出來以後再製造幾種機床。

接下來就是老工匠們傷腦筋了,這些設計圖紙要變成實物也是很不簡單的事情,第一台車床需要全部都是老工匠們手工製作,為了減輕老工匠們的勞動量,朱有孝要求先製作不太大的車床,能夠簡單使用就行,等使用這台車床製造出其他機床後,利用其他機床再製造更精密的配件,回頭再來升級車床,也許來回升級幾次就完全達到目的了。這種工業基礎製造業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朱有孝也不太著急,慢慢的等著這些工匠們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