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就和奇涯溫土司親切的交談了一番,這才知道這土司還是太祖封的,傳到現在都十幾代了,對大明朝始終是忠心耿耿。於是他們就一起進城,等待袁崇煥的到來。
袁崇煥對奇涯溫土司的深明大義非常高興,就把朱有孝送給他的一把特製的手槍--精致的轉輪六發槍送給了他。奇涯溫土司也不客氣,直接就接受下來,看著手中這把精致的手槍,奇涯溫土司對朝廷軍隊的敬意又增加了一個高度。他告訴袁崇煥,要想平定卜石兔台吉,必須將他們一網打盡,至於其他的部落,可以留下一支軍隊慢慢的進行收服,他們的戰鬥力並不強。但是再向南方的烏斯藏地區進軍,就必須換馬,從蒙古帶來的戰馬根本不適合再往南的高原氣候,不但跑不起來,而且還會因為不適合氣候會死亡。這是袁崇煥沒有想到的,畢竟這個時代的人對空氣稀薄這個概念還不理解,奇涯溫土司的忠告無疑讓袁崇煥重視起氣候的因素來,讓他對於戰爭的勝敗因素有增加了認識。
休整部隊二天,這裏距離西寧城隻有幾十裏,按照袁崇煥的布置,洪承疇和郝永忠先帶五千人馬在奇涯溫土司大兒子帶路下,提前秘密運動到西寧城西南側,預防他向西南方向逃跑,李鴻基、劉宗敏帶五千人向西北方向包圍,由土司的二兒子引路,堵住這個方向的退路,其餘的人馬由袁崇煥親自帶領,從東北方向攻城,也許是奇涯溫土司自避嫌疑,他主動提出自己帶一千土兵隨袁崇煥一起行動,袁崇煥也怕有變,就答應了奇涯溫土司的要求。
按照袁崇煥的戰役目的,這次必須不能讓卜石兔台吉逃掉,所以進行了四麵包圍,但是兵力不足也是個問題,所以袁崇煥的安排是卜石兔台吉可能逃跑的方向布置機動能力較強的騎兵,自己則帶著七千步騎兵,還有奇涯溫土司的一千土兵去攻城。
卜石兔台吉探聽到明軍已經打到了平戎城,本來以為要在平戎城受到阻擊,沒有想到奇涯溫土司竟然直接歡迎明軍入城了,前麵的幾仗打得非常窩囊,讓他感覺明軍的騎兵野戰確實惹不起,如果要是逃跑,恐怕今後就再也沒有立足之地了,向西南投靠葉爾羌汗國,還是向西北投吐魯番,亦或向南尋求烏斯藏的幫助都會失去獨立性。他現在已經收複了近五萬蒙藏兵馬,也不願在寄人籬下,聽從別人的命令,何況這西寧一帶本來就是他的基地。明軍騎兵野戰厲害,但是用來攻城就不一定厲害了吧,騎兵總不能攻上城牆吧,何況守城的人多,於是他決定依城抵抗,進行消耗戰,再向烏斯藏借上三萬藏兵,等明軍消耗不下去了,然後在撤軍的時候打一個反攻,這樣就可以守住自己的老巢了,大不了再割讓一部分土地送給烏斯藏。
明軍袁崇煥想全殲卜石兔台吉,不讓他逃掉,卜石兔台吉想固守城池消耗明軍,兩人不約而同的想法就是決戰,看看誰的實力更勝一籌呢,到底是矛尖還是盾利呢?
當袁崇煥的八千部隊抵達西寧城西的時候,卜石兔台吉已經嚴陣以待,城牆上布滿了守衛的士兵。袁崇煥不慌不忙的向東、北兩個方向的城門各自派出三千士兵,然後就在城門口圍起五排擊發槍士兵,再安排五挺手搖機槍,就讓迫擊炮開始轟擊城牆上站立的士兵,五輪炮擊過後,城門上方的士兵已經損失殆盡,接下來就是用炸藥炸開城門,用手搖機槍向城門洞裏掃射,企圖在城門洞口堵住進城的蒙古士兵,頓時間就是血肉橫飛,不到兩刻鍾的功夫,就一個活人也看不見了,沒有人敢在這條直線上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