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李過部人馬渡河以後,李鴻基就在河堤上整頓了一下人馬,再看河堤下麵一馬平川,真是騎兵決戰的好地方。卜石兔台吉的人馬已經收攏了潰兵,領隊的萬戶哈丹巴特爾對於前鋒的潰敗無比憤怒,他根本就不相信剛才潰敗的三個千戶的借口,自己就帶隊衝了過來。再說李過打仗非常謹慎,渡河以後馬上就在河堤上再次安排好小迫擊炮,等到哈丹巴特爾的隊伍衝到五十丈的距離時,排炮齊發,沒想到這哈丹巴特爾這幫人悍不畏死,竟然還是往上衝。因為哈丹巴特爾畢竟還有近三倍於明軍的兵力,這幾十門小迫擊炮的威力還是不夠。等到近了十幾丈距離時,明軍的擊發槍迅速開火。三輪排射過後,李鴻基一揮手,帶著手下的人馬就衝了過去,這次一交手,哈丹巴特爾就徹底傻眼了。明明自己人馬比對方幾乎多出一倍,可是總感覺自己一個人總是要麵對對方三個人。這就是戰術問題了,也是職業士兵和業餘士兵的巨大差距,明軍都是經過嚴酷訓練過的職業士兵,哈丹巴特爾的士兵都是從部落裏拉出來的青壯。拿破侖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一個哥薩克騎兵可以對付三個法國騎兵,但是一個排的法國士兵,就可以和三十個哥薩克騎兵旗鼓相當,當一個連隊的法國騎兵遇到一百個哥薩克騎兵時,哥薩克騎兵必敗無疑”。這就是說有極好的組織團隊作戰要比單打獨鬥的勇士強得多,何況就單個士兵的戰鬥力來說,明軍也不次於這些哈丹巴特爾拉來的這些青壯呢。
哈丹巴特爾的悲劇是注定的,不到兩刻鍾的時間,李鴻基和劉宗敏就把哈丹巴特爾的隊伍洞穿,一路上倒下的幾乎都是哈丹巴特爾的騎兵,根本不用李鴻基再轉身往回殺,丟下迫擊炮的李過部,迅速上馬清理著李鴻基、劉宗敏留下的殘兵。哈丹巴特爾在和劉宗敏交手的一瞬間,就被劉宗敏的臂弩射瞎了一隻眼睛,隨後的親兵一刀梟首,就這樣的一個萬戶馬上就被亂馬踏成了泥漿。群龍無首的士兵們根本就沒有了任何信心,唯一的想法就是明軍太凶殘了,快跑,慢了就沒有命了。
根本就不用再次整隊,在追擊的過程中明軍就自然跟在自己的長官後麵,隻有李過部稍微停頓了一下,目的是打掃戰場,救治己方的傷兵,收拾遺留的物資。李鴻基。劉宗敏帶著隊伍緊緊地粘住潰敗的蒙古士兵,和他們前後腳就衝進了碾北衛所,碾北衛所裏的蒙古人壓根就沒有抵抗,這些散兵誰還敢後頭啊,勇猛的哈丹巴特爾萬戶都喪命了。李鴻基部隨後就占領了碾北衛所,收拾好戰利品,打掃好營房,然後等待著後續部隊的到來。
袁崇煥也怕李鴻基他們有什麼閃失,很快就趕到了碾北衛所,在川口堡留下了一千士兵和一個千總,留下了足夠的彈藥和給養,加強了一下川口堡的防衛,保證他們在受到萬人以內的攻擊時,完全可以堅守半個月的時間,不用出擊,隻要堅守就行。
在碾北衛所仍然是休息一天,留下李過帶二千士兵守衛,還有近萬人的後勤保障人員,仍然有洪承疇帶郝永忠部五千人馬前往平戎城。(注:平戎城的所有者為蒙古奇涯溫氏後裔,因鞏固邊地有功,明洪武五年(1372年)封為土司,後世襲至民國20年(1931年),世居高羌(今三合鎮三合村))。奇涯溫土司比較有意思,雖然身為蒙古人,但是對本族人並不太親近,也許是看到本族人互相廝殺感到不滿,也許是害怕漢人軍隊的強大,總之他始終沒有參與各種衝突,隻是固寨自守。待到洪承疇帶領的五千人馬到來的時候,奇涯溫土司就帶領著平戎城的土兵們開門迎接了。已開始洪承疇還以為這位平戎城的的土司也是蒙古人,怎麼也會打上一仗,沒想到人家就這麼迎接出來了,他也趕緊下馬迎了上去,人家是走過來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