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信仰(上)(1 / 2)

關於信仰問題,朱有孝感到這是一個非常令人頭疼的事情。在原始的中華大地上,有許多不同的原始信仰,包括對自然的崇拜、對祖先的崇拜,還有許多精英人物的崇拜。但是對於真正的信仰,並沒有多少,最多就是信仰老天爺,認為老天爺主宰者天下的一切事物,而皇帝就是天子,代表老天爺的意思。至於儒教、道教,隻是人們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佛教的傳入,開始也不是那麼順利,後來摻進了中國的原始崇拜以後才開始在中華大地流傳,但也是幾興幾衰。

後世人形容伊斯蘭教的信仰者是一手拿著《可蘭經》,一手舉著利劍,信仰我者就是我的兄弟姐妹,不信仰我者,就是我的敵人,當我搶光敵人時,搶無可搶時,連我的兄弟也可以搶劫。它奉行的是自私的道德行為,但是也符合所有強者的行為,因此能夠從中東一偶傳及到亞非歐各地,但是在其發源地卻到了搶無可搶的地步,在猶太人強大的財力麵前進退維穀,反而是內鬥不止,這由於他們的信仰武力征服而缺乏建設造成的,除了地下擁有豐富石油的國家之外,富裕的國家幾乎沒有。

後世的的國人,無論信佛,還是信神,無非是做了壞事拿出一些祭品送到廟宇,祈求神靈護佑,被西方人認為是見不得人的行賄受賄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並且形成了世人都在行賄受賄中生活。

反觀基督教的信仰者,他們教育別人接受上帝的安排,自己就是上帝的羔羊,而他們自己確實手持利劍,大殺四方,當他們困乏時就向上帝祈禱,讓上帝的使者,就是那些神父之類的,向他們訴說自己的罪過,然後等到吃飽喝足了,再舉著利劍大殺四方,早就忘記了自己的懺悔。這就好比有福我享,殺你那是我代替上帝對你的懲罰。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以米國為代表的聯軍,在中東的大地上大殺四方,然後留下一地雞毛,讓他們自己去收拾。但是在他們和清朝的戰爭時,卻是在堅船利炮後麵伴隨著無數的神甫,把戰爭中得到的紅利,利用宗教的名義,再拿出一點殘羹冷炙去收買華人的民心,傳播上帝的福音,企圖在精神上徹底控製華人。在菲律賓這一點他們做的非常高明,但是在強大的中國儒家文化麵前卻沒有完全得逞。至於幾十年後的基督教在華夏大地上流傳,仍然是因為國人沒有刻骨銘心的信仰,閑下來心裏無聊的人,用來自己做心理安慰而已。

朱有孝的想法就是如何讓大明在四麵出擊的時候,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借口,不讓軍人有一種負罪感,認為這是在拯救對方,這還必須要從儒家和道家的經典裏找到根據,這可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但是現在必須有一個最原始的借口,哪怕以後在加以圓滿也行,究竟該從那裏尋找突破口呢?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君權神授,天人合一與天人感應,實現大一統格局,宣揚天命,但懷疑鬼神,子不語怪力亂神,這是儒家的思想之一。道教以《道德經》的思想為主要教義,倡導尊道貴德、重生貴和、抱樸守真、清靜無為、慈儉不爭和性命雙修。道教認為,無形無象的“道”生育了天地萬物。道散則為氣,聚則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故道教徒既信大道,又拜神仙。擁有龐大的神團係統。如三官、四禦、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真武大帝、東嶽大帝、碧霞元君、鬥姥元君、驪山老母、關聖帝君、城隍、土地、灶君、門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