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信仰(上)(2 / 2)

這些儒家、道家的學說朱有孝並不知道多少,但是最主要的內容精辟語句還是知道一些的,再者現在貴為皇帝,尋章摘句的事情還用不到朱有孝去親自動手,而向孫承宗這樣的大儒肯定不屑做這些事情,想來想去也許隻有李信、牛金星、宋獻策這些人才有可能做這件事,牛金星現在掙錢已經掙得入迷了,估計沒有功夫做這事,李信和宋獻策這兩個忽悠專家做起來這事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至於道家方麵,估計隻要自己開了口,讓他們去大肆布道,應該是不存在任何問題,肯定會大力協助。

想做就做,這一貫是朱有孝的原則,很快的宋獻策就被朱有孝調了回來,還有就是把黃道周也請了回來,再加上從武當山找來的一光道士,把他們幾個人叫到了一起,在朱有孝的書房裏,幾個人穿著便衣喝著茶水開始討論將來的信仰問題。

朱有孝說道:“今天把大家幾位請到這裏,也不要分什麼君臣有別,可以自由談論,無所顧忌。我們接下來談論的的事情,可能有關大明的未來思想領域問題,這是涉及到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以後的問題,也是大明儒家文化如何向天下傳播,道教如何大興於天下的問題。朕對於這些儒家、道家的許多深奧的知識並不是非常了解,大家也知道朕並沒有讀過太多的書。朕欲將我大明的文化傳布四海,就需要靠大家共同的努力,大家都是這方麵的專家,希望能夠把儒、道兩家的文化如何融會貫通,作為一種信仰,讓周圍的四夷接受,以便於我們的統治和管理,這才是最終的目的。也許你們幾個人不夠,也可以在將來再尋找更多誌同道合的人來辦這件事。”

朱有孝說罷以後看了看幾人,發現這幾個人都是靜靜的看著自己,甚至都有點目瞪口呆的樣子,好像是被嚇著了,又好象是極度興奮。過了一會,最先反應過來的不是機智多謀的宋獻策,而是黃道周。

“陛下”,黃道周首先開口,“承蒙陛下不以為臣年輕和學淺,派微臣前往西域教化土人,臣先說一下在西域遇到的情況。當地的土人可以說對於他們的信仰極為虔誠,雖然有小帖木兒汗的幫助,但是教化的過程仍然非常艱辛,非是微臣不夠努力,而是當地土人已經在頭腦裏麵被他們的信仰所徹底洗滌,而且他們所信仰的教義也是非常符合他們日常的行為和性格,也和當地的生活匱乏有直接關係。當地的自然條件惡劣,偶有的幾片豐腴的地方都被搶來搶去,最終也會變得了無人煙,變成貧瘠荒涼。現在陛下意欲改變他們的信仰,首先就得先讓那些地方的人們保證最起碼的生存問題,也就是儒家所說的衣食足而知禮儀,這樣才好教化當地土人。”

朱有孝這時才想起來,在中東那片荒涼的的沙漠裏,要想過上富足的生活是非常的不容易,尤其是那時候也不講究什麼計劃生育,本來產出就少,隨著人口的肆意生育,肯定過上一段時間就會發生食不果腹的事情,於是為了爭奪有限的生存空間,戰爭就會不可避免,這就像《聖經》裏所說的什麼流著牛奶喝蜂蜜的地方,被無數的聖徒搶來搶去,無論是敵人亦或是兄弟,都在為牛奶和蜂蜜高高的舉著刀子砍向對方,也許這就是西方人為什麼會侵略成性,也許這就是最根本的原因,生存和宗教就是這樣緊密的聯係到了一起,這才是宗教盛行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