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鐵血朱由崧(三)(2 / 2)

再說在應天王國的朱常浩,現在已經把應天城全部維修完畢,還有幾千士兵已經訓練完成,大批的丁香不斷的向大明和歐洲輸送,賺取了大量的金銀財寶,小日子過的非常的舒服,再加上大名王國的陳青雲和他合作沿著兩條河流域不斷向西發展,逐漸的地麵越來越大,就讓惠王朱常潤和桂王朱常瀛兩人去管理那邊的地方,不料惠王朱常潤願意去,但是桂王朱常瀛不願意去,這家夥也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他看到朱由崧在福城混的有滋有味的就有些眼饞,他聽來往的商人說在南邊的大海裏有一座非常大的島嶼,於是朱常瀛自己就動了心,他想拿下那座島嶼。

朱常瀛就把自己的想法向朱有孝傳了過去,朱有孝倒是想讓朱常瀛占據了那座島嶼,但是那不是一個富裕的島嶼,那上麵既沒有特產,也沒有什麼礦物資源,占據了那裏以後還得以後從別的地方進行補貼,有點得不償失,朱有孝就把自己的意思告訴了朱常瀛,讓他自己進行選擇,如果他執意想要選擇那裏,自己也會支持,但是不會無限製的投入。

朱常瀛見到朱有孝不是太支持自己的意見,就派人對那一帶進行了仔細的調查,結果果真就和朱有孝說的差不多,這才死心。然後朱常瀛向朱有孝提出自己的要求,希望很快擁有自己的地盤,朱有孝就告訴他自己已經給他找到了幾塊地方,讓他自己回來選擇,並且把地圖也給他捎了過來,指出幾個地方,讓他自己挑選,這些地方就是後世的伊裏安島,現在那裏已經有江浙銀行的探險隊,並且在那裏發現了大量的銅礦,以但朱常瀛過去就可以把那裏分給他做領土讓他自己在那裏建立起一個國家,想必那裏的銅礦資源就足夠他維持那裏的生活了,大不了再從兩廣一帶給他移民五六萬人,完全可以在那裏生活下去,這可比他自己選擇的那個島嶼強多了。

這個島嶼是太平洋第一大島嶼,也是世界第二大島嶼,這裏的物產要比朱常瀛想要的那個島嶼富饒多了,而且這裏緊靠著未來的澳大利亞,那裏已經有潮汕銀行的探險隊發現,並且已經在那裏進行開發,土著的毛利人並不多,將來那裏會成為以華人為主的世界,而這裏則可以作為相互連接的紐帶,再加上現在已經控製的呂宋島、棉蘭島,這將形成一個巨大的華語圈,以現在大明的人口而論,足足和整個歐洲的人口一樣多,慢慢的向這裏遷移還是可以的,在後世中國的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在清朝中期的時候,中國的人口已經接近四億,太平天國運動使中國的人口幾乎減少了四分之一,再就是在民國初年到處是戰亂,民不聊生,一直到了二戰結束,中國的人口在四億左右徘徊,到了太祖建國,中國才算徹底穩定下來,在一代人的時間裏,就增加了近一倍的人口,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不得不進行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人為的減少了人口的增長,如果按照六七十年代的生育率推算,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的人口甚至可以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因為從印度的人口增長可以比較得出來。現在朱有孝就開始為將來的事情做好準備,澳大利亞相比於中國麵積差不多,條件也差不多,在這裏複製一個新的中國應該沒有問題,也許憑著中國人強大的生育能力,到了以後中國的人口就可以占到世界總人口的一半,這個前提就是華人必須始終要保持強勢的開拓精神,它的發展不能被別的文明所打斷。保證中華文明不被外來勢力打斷,還得打斷中華文明以外其他文明的正常發展,比如澳大利亞和印度是英格蘭除了本土以外的最大發展動力,那就得先堵住它的路,讓它繞彎,自己走直路。這個島被朱常瀛命名為桂島,以自己的封號做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