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方以智(二)(2 / 2)

當宋應星使用這些合金鋼刀具和鑽頭時,才知道朱有孝為什麼高興的都要蹦起來了,這比原來的刀具和鑽頭好用多了,而且在長時間的工作過程中基本上不受影響。在朱有孝看來,這些都是最初級的東西,離真正發揮這些金屬的作用還差的很多,而且這個成本也太大了,以後還是用鎢礦石做原料最好,隻是需要檢測一下含量。

朱有孝認為“人以群分,物以類聚”,既然方以智冒出來了,那麼再找出幾個也未必不可,不能讓這些聰明的家夥們都去學那些什麼詩了、詞了那些對經濟發展沒有任何價值的東西,作為閑情逸趣還可以,如果以此為職業,純碎是吃飽撐的。

朱有孝就把方以智召來,詢問他是否知道這些家夥們,還真不錯,在朱有孝的教育策略下,這些家夥們還真是沒有去招花惹草,除了那個叫陳貞慧的上了大明官吏學院,現在已經到外地做官去了,那個“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竟然上了軍事學院,顧炎武、黃宗羲、陳子龍這些家夥都在大明技術學院讀書。

方以智把這些人找來之後,就到了宋應星的家裏,朱有孝在這裏見到了這些所謂的明末名人們,通過學問他們的理想,才知道在自己大力發展實用技術的思想引導下,不但一般老百姓的孩子來上大明技術學院,包括許多官宦子弟的孩子也都來這裏接受新鮮的科技知識,黃宗羲的父親被派到外地做官去了,他自己就在這裏苦讀,現在也還是一個半大孩子。顧炎武這家夥就別說了,一直抱有遠大的理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他現在正在實踐著,但那是因為年紀小,正在學習,還沒有正式畢業。

朱有孝在這個時候就毫不客氣的讓他們四人組建了一個小科研團隊,方以智以其出色的組織領導能力成為他們的小組長,把這些極其聰明的孩子們都放到了宋應星的門下,讓他悉心指點,主要是學習化學知識,他們以後就是大明化工實業的脊梁。

除了讓宋應星直接收下這些人做親傳弟子以外,還讓徐光啟、 畢懋康、朱靈等沒事的時候也來指點他們,而且自己還下功夫把從小學到高中的自然常識、物理、化學的一些基本知識都係統的回憶一遍,然後寫出了一些適合孩子們學習的課本,並且讓徐光啟、宋應星都參與了整個過程,畢竟他們在曆史上都有過編輯這些書籍的經曆。

既然能夠找到這些人,朱有孝就下定決心將後世有名有姓的家夥們從現在就開始尋找、培養,他們既然能在曆史上留下姓名,必定是一時的俊才,至於有些人後來投降了滿清,這些都是時代造成的,不看現在毛文龍手下的三員虎將,後世都是滿清的藩王級別的人物,現在都是將軍級別的家夥了,那些事情畢竟是環境造成的,不必考慮太多。

朱有孝光顧著考慮搜集人才的事情了,薄玨自從試驗提取了鎢以後,就見不到蹤跡了,因為朱有孝、宋應星沒有交給他別的試驗任務,他自己卻找畢懋康玩去了。在這裏薄玨對槍支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無論是機槍、手槍、步槍,還是手搖機槍,再有就是迫擊炮、加農炮,薄玨對這些東西不但有興趣,而且還有極高的天賦,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還給朱有孝帶出了一個極大的驚喜,讓朱有孝從此可以不再擔憂武器的研究問題,薄玨對武器的天賦幾乎不亞於畢懋康,甚至更高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