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孝這次作弊還真是大獲成功,看了這張元素周期表以後,薄玨和方以智都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在朱有孝開了頭以後,他們甚至還找到了鉛、錫等朱有孝記得不太清的次序。看著他們興致勃勃的樣子,朱有孝無聲的笑了,也許這又是一個開創新局麵的機遇,這二人有可能成為新的一代大科學家。
這二人可以說是雙劍合璧,薄玨的特長在於試驗,方以智的特長在於思考。他們二人都是宋應星的徒弟,無償使用他們就是師傅的權利。宋應星現在最頭疼的問題就是每次試驗的數據總會有一定的差錯,在朱有孝的講述下明白了這是因為材料雜質過多的原因,尤其是在冶煉特種鋼材的時候,就是朱有孝讓他在煉鋼時加入的黑礦石,雖然鋼的質量提高了不少,但是質量非常不穩定,那就說明礦石的含量不一樣,為此宋應星就要求二人想法將這些礦石提純,也就是想法提煉出鎢,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難題,讓這兩個人費盡了心思,因為現在他們對這種礦石一點研究也沒有。
好在方以智比較聰明,他從元素周期表中找到了鎢的排序比較靠後,應該屬於弱堿或弱酸性,而此時薄玨已經製造出了鹽酸,這樣便可以從這裏打開研究的方向,就是互相的想法一步步替換出來。
方以智將自己的研究與薄玨商量以後,薄玨便開始做出一係列的試驗,用來驗證方以智的想法,漸漸的這個問題便有了一些眉目。
薄玨首先嚐試著用電解的方法,將含鎢量相當高的黑鎢礦石粉放到水裏麵,兩側使用石墨電極進行電解,結果失敗,因為礦石粉不溶於水中。再用鹽水試驗一次,結果還是失敗,連續使用幾次點解方法均告失敗,於是便放棄了這種方法。
接下來方以智便建議使用火堿溶液嚐試,並且將鎢礦粉經過多次研磨,得到了極細的礦粉,將其放入火堿溶液中,然後加溫,當溫度達到一定高度時,容器裏麵開始發生溶解,待到全部溶解後,取出液體,殘渣拋棄,接下來就是用稀鹽酸對液體進行加熱中和,然後蒸煮濃縮後排出液體,留下固態物質進行煆燒,最後得到了鎢的氧化物,就是氧化鎢。
得到氧化鎢以後仍然粉碎成極細的粉末,然後進行不斷的加熱通過氫氣,直到最後全部變成銀白色的結晶粉,根據方以智的判斷,這個就應該是純鎢粉了,薄玨這才放下心來。雖然受盡千般辛苦,但是總算是做成了,二人就拿著這一點點銀白色的沉甸甸的東西向朱有孝、宋應星送去了。這些東西一共就不到二斤,這還是二人消耗了近一百斤的高純度礦石,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的功勞。
宋應星的反應比較平淡,但是朱有孝就不一樣了,看著這些東西高興的都快蹦起來了,宋應星不知道朱有孝為什麼會這樣高興,朱有孝隻告訴他把這些鎢粉在煉鋼融化時均勻的撒入鋼水中,大約比例是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十之間,看看煉出的鋼材和別的有什麼不同。其實朱有孝從收廢品的經曆中知道鎢需要用鐵族的粘合劑才能把鎢較好的用在鋼基上,這樣最節省材料,可是這時候從哪裏找那些鎳、鈷去,隻好讓宋應星去實驗直接加入鋼水中,至於以後冶煉技術都成熟了,那時候再考慮那些東西了。
現在宋應星有自己的冶煉實驗室,做這些還是比較容易的,反正現在也不用考慮成本,朱有孝有的是錢,他就拿著這些東西去做實驗了。經過三天的苦戰,宋應星終於煉製出了一小爐子這種朱有孝法的鎢鋼,而且鑄成了鑽頭、刀具這樣的東西,因為宋應星怕煉製的時候變成熟鐵,而且鎢粉太少,就把這些鎢粉裏麵摻進了少許焦炭,結果無意中產生了碳鎢合金鋼,極大的提高了鋼的硬度,還有就是鋒利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