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方以智(一)(1 / 2)

薄玨在曆史上的名聲不算太大,史書上記載的信息也有限,隻是在崇禎年間幫助巡撫張國維製造銅炮,經過多次試驗,所製銅炮精密度高,構造先進,炮上裝有千裏鏡,提高了命中率。又製造水車、火銃、地雷、地弩等器。其高超的機械製造技術,對後世蘇淞一帶製造業的發展影響較大。

這方以智就不簡單了,是安慶府桐城縣鳳儀裏(今安慶樅陽)人,出身士大夫家庭。方氏是桐城地區這一時期主要的世族。曾祖父方學漸,精通醫學、理學,並且能學習諸子百家,融會貫通,自成體係 ,除記錄赴東林講學的《東遊記》外,著有《易蠡》、《性善繹》、《桐夷》、《邇訓》、《桐川語》等。祖父方大鎮在萬曆年間,曾任大理寺左少卿,著有《易意》、《詩意》、《禮說》、《永思錄》、《幽忠錄》等數百卷。因方學漸曾受學於泰州學派的耿定理,《明儒學案》把他列入《泰州學案》。外祖父吳應賓,精通釋儒,著有《學易全集》、《學庸釋論》、《宗一聖論》、《三一齋稿》等。父親方孔照,萬曆四十四年進士,崇禎朝官至湖廣巡撫,通醫學、地理、軍事,並且較早地接觸西學,主張研習經世致用的知識,著有《周易時論》、《全邊略記》、《尚書世論》等有《全邊略記》等著作,《明史》有傳。《周易時論》被《四庫提要》列入存目。這書對方以智影響很大,方一生中經常提到它。

方以智的這些介紹都是後世度娘上查到的,更著名的是他是明末四公子之一,交友廣泛,風流倜儻,在明末的江南頗有名聲,和傳奇劇本《桃花扇》裏的侯方域齊名,朱有孝也是在《桃花扇》的劇本裏知道了方以智,牢牢地記住了這個名字,當然了,這還是朱有孝上高中的時候,書生意氣,指點江山的年紀。

本來朱有孝還認為這家夥還不知道在哪裏風流瀟灑呢,沒想到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看起來明末的不少名人現在都應該能夠找到,像四公子之類的也許都可以打造成有用的人才,回頭讓吏部好好給查一查,看看現在這些風流少年都在幹啥,都他媽給我滾過來替大明賣力來。

薄玨的證明方法就是他用做電解濃鹽水實驗,得到的氯氣和氫氣,用同樣體積的方式進行試驗,因為隻是用了極少量的氣體,所以使用的是用天然石英做噴嘴通過玻璃管把氫氣在氯氣裏麵燃燒,最後試管裏麵進的水一樣多,這樣就宣布同樣體積的氣體裏所含的分子數是一樣多。

而方以智的證明就更簡單了,他甚至連試驗都沒有做,直接用理論來說明這個問題,例子就是朱有孝自己解釋的電解水,既然是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結合構成了水,那麼電解出來氫氣自然就是氧氣體積的二倍,不過至於為什麼水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這是基於朱有孝的說法。於是薄玨和方以智平分了這一萬兩白銀,皆大歡喜,羨慕的其他學生紛紛要求二人請吃飯。

其實朱有孝的這個說法讓大家去驗證本身並不太正確,因為這裏還設計化學價的問題,但是為了讓大家能夠把這個摩爾抽象名詞記住,這才出了這樣一道有些錯誤的題目。至於化學價的問題,朱有孝就是現在給這些學生們講出來也不會讓大家理解,這些隻有在以後的發展中讓他們慢慢的摸索。

對別人可以這樣做,但是對於薄玨和方以智朱有孝不能這樣做,這樣會誤導他們的以後研究工作,所以朱有孝就專門把這兩個人留下來,給他們加了一個小灶,讓他們向正確的方向上前進。從他們二人的表現上來看,方以智更注重的是理論上的推理,薄玨注重的是具體的實際實驗,這在講課的時候朱有孝推測出來的,現在這一個“摩爾”名詞證明也證明了朱有孝的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