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歐洲形勢(1 / 2)

牛金星帶來的書籍,不但有教育類的,還有很大一部分是關於歐洲目前形勢的書籍,這些書籍是朱有孝自己研究的重點對象。在朱有孝的意識裏,後世的歐洲就像是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但是現在的歐洲具體是什麼現狀,他是一點也不清楚,知道的僅僅是從前世帶來的一點回憶,有了牛金星帶來的這些書籍,朱有孝就可以細致的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通過研究這些書籍帶來的信息,朱有孝終於明白了在十七世紀的歐洲發生的一些情況,和帶來這些事情的前因後果。在大海上西班牙還是強大的帝國,無論是它的殖民地數量還是麵積,這些都不是英格蘭、法蘭西可以相比的,但是它正在慢慢的衰老,漸漸的失去朝氣,走向沒落。葡萄牙已經失去了稱霸的基礎,因為它的人口基數太小,但是它的商隊還在大海上具有一定的規模。荷蘭、比利時、瑞典、丹麥還是剛在西班牙的統治下獨立,但是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造船業最發達的地方,每年的造船數量超過了一萬五千艘,海上馬車夫可不是徒有虛名。

英格蘭的情況相對複雜,這個島國具有發達的資本主義手工工廠,生產出數量龐大的工業品,但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不在歐洲本土,這對它的產品銷售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所以它現在正在想盡辦法挑起歐洲本土各國進行爭鬥,企圖借此漁利。在上個世紀末,雖然英格蘭成功的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但是這支“無敵艦隊”僅僅是西班牙海軍的一部分,在西班牙海軍的反擊下,他們之間簽下了和平條約,隻是取得了部分權利。所以現在它和荷蘭打得火熱,聯合意大利、法蘭西還有一些北歐海盜,不斷的對西班牙商隊進行打劫,至於二十年後在海上和荷蘭進行對決,現在還沒有眉目。

在中歐到北歐的地域裏,現在為了皇權的爭奪正進行著一連串的戰爭。自認為是羅馬帝國的嫡係傳人的德意誌人還是一片城邦聯合體,本來是一家人的法蘭西、德意誌、意大利為了皇權的糾紛和宗教信仰的認同,各自成立了互相戰爭的對立雙方,一連串的戰爭不斷的互相變換著勝負結果。

歐洲各國的國王不斷發生著莫名其妙的變換,由於信仰和權力相互交融,國王的繼承權有時候莫明其妙。比方說英格蘭和西班牙之間,西班牙的國王娶了蘇格蘭女王瑪麗為妻,蘇格蘭女王瑪麗和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是同父異母的姊妹,因為信仰的原因,伊麗莎白一世殺死了瑪麗女王。西班牙國王企圖染指英格蘭王權,就像伊麗莎白一世求婚,但是被拒絕,同時還有諸多的利益追逐者也是企圖求婚,但是也都被拒絕,結果是終身未嫁,絕了後嗣的英格蘭都鐸王朝在推選國王的時候,選擇了蘇格蘭女王瑪麗的兒子,這是非常有戲劇性的結果。

歐洲現在沒有一個國家的國王稱皇帝,都是叫做國王,因為他們的共主是羅馬教皇,就像在春秋戰國時代的諸侯國都以周王為共主。在周朝的末年,諸侯國之一的秦國強大到吞並六合八荒的地步,就代替了周朝,千古一帝秦王嬴政就自稱始皇帝,自此開始就有了不斷的改朝換代。相對的歐洲這邊就是另一種製度,他們的共主是諸侯國推選的,為各諸侯國自己的利益著想,選出的都是最弱的共主,就算是當上皇帝,也是大家夥的橡皮圖章,根本作用不大,再加上諸侯國眾多,還有諸國王之間的聯姻關係,複雜的繼承製度,反倒是一鍋亂粥,好容易再後來出了一個波拿巴*拿破侖在法蘭西稱了一次皇帝,結果又被聯軍門打了個稀巴爛,最後還被流放而亡。所以歐洲人的天性是獨立、自由,中華大地的傳統是集權、大統一。

現在的英格蘭正在謀求海外的拓展,而且實力越來越強大,荷蘭、葡萄牙則是以貿易為主,拚命的在世界各地撈錢,法蘭西則是準備在歐陸稱霸,德意誌還處在邦國混戰的泥沼裏,未來的龐然大物俄羅斯還不是歐洲的主流國家,還是屬於野蠻的土人,雖然它的領土已經非常大了,但是在歐洲還沒有說話的權利,處於和北歐海盜一樣的地位。

現在歐洲的陸地國家分成了兩派正在交鋒,一方是天主教的擁護者,一方是新教的擁護者,為了各自的利益和國王的繼承權打得不可開交,英格蘭支持新教徒,給予他們一定的財政支持,實際上是坐山觀虎鬥。法蘭西本來是正統的天主教國家,但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卻是極力支持新教徒,所以說大國追求的都是利益,信仰隻不過是他們拿來做借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