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鐵路(五)(2 / 2)

到後來,雷氏兄弟采取的修建方式挺有意思,在黃河上修建鐵路橋時,因為黃河的水量有限,就在枯水期把黃河分成兩個溝槽,在一邊施工時,另一邊過水,修建完畢後,在從另一邊過水,極大的方便了施工。橋墩采取鑽井的方法,雷振聲將蒸汽機搬運到河道裏麵,利用機械的方式鑽井,將橋墩的根部深深的打入岩層以下三丈深,為了更好的保證穩定,還將根底部分向四個方向打了一丈深的橫洞,利用齒輪轉向的方式,用鑽頭打洞,用鋼筋混凝土澆築,這個方法耗盡了極大的力氣,但是為了保證橋墩的穩固,有些在所不惜的極端了。

這樣的橋墩在黃河河道上一共修建了一百個,在河道的主流河段都是這樣的特種橋墩,至於兩側的橋墩,就沒有必要費這樣大的力氣了。兩邊的橋台也采用水泥鋼筋的建築方式,地基也是達到了岩層五尺,就算是在黃河洪峰到來,也無法撼動橋台。朱有孝還讓雷振聲考慮到了黃河淩汛的關係,所有的橋墩在迎水麵都是采用銳角型的鑄鋼件,就算是再大的冰塊也會被粉碎,不會發生冰塊堵塞的情況。

在長江上修建橋墩就比黃河上困難多了,因為長江的枯水期太短,隻能采取水中作業,但是在這個年代,水中作業的難度可想而知,無論是潛水設備,還是水下作業機械,都是沒有從來沒有過的,為此雷振聲費盡了心思來琢磨施工的辦法,但是由於時代的限製,許多後世的施工方法雷振聲是想不到的。朱有孝是見過橋墩施工,但也是在一般的小河上,像在長江上建築橋墩的施工,恐怕隻有專業的施工隊伍才能見到,不過在大型河道上的施工情景,朱有孝還是見過的,先做一個密封的圍堰籠子下到水裏,沉好後將其中的水抽幹(水會不斷的滲,施工期間要一直抽水),在籠子中施工。打地基,下鋼筋籠子,注水泥,等橋墩基座水泥凝結穩固後撤掉圍堰籠子,繼續上麵的施工,這種方法比較費時費力,但是也是最佳的施工方法,朱有孝也隻能這樣解釋給雷氏兄弟。

修建鐵路橋的施工方案在朱有孝的指點下解決了,不過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要比修建鐵路慢得多,因此就在鐵路還沒有開工的時候就得提前開工,雷振聲自己主動承擔了修建鐵路橋的任務,讓雷振宙修鐵路,兩人開始了不同的分工。

無論是京廣線還是京滬線,朱有孝都選擇了避開大山的線路,盡量比修建隧道。在後世京廣線上有大瑤山隧道,這次朱有孝就特意選擇避開,主要原因是施工難度太大,以現在的技術容易出現塌方事件,另外的原因是有可能造成環境破壞,比如說山脈中的暗河,可能會影響一片地方的自然水源環境。

設計中的鐵路係統非常龐大,修建鐵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許會花費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除了京廣線、京滬線、隴海線這些主幹線之外,還要圍繞主幹線修建鐵路網,隻有形成網絡的鐵路交通,才能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這在後世是實踐證明了的,因此朱有孝就需要專門的鐵路管理部門,雷氏兄弟就成了大明的工部下麵最大的機構--鐵路局的局長,最多的時候部下近百萬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