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基卻說:“在和他們交往以前,是不是需要和他們打上一仗,讓他們明白一下我們的強大,免得他們以後反複,甚至會勒索我們。”
小帖木兒汗說:“我知道一些黃金家族的典故,還有黃金家族的忠心奴仆世家,需要我做什麼,可以讓我兒子他們出麵聯係。”
幾個人坐在這裏,你一句,我一句,各自說出了自己的意見。這些主意中正反兩麵都有。決策的事情他們做不了主,但是經過不斷的討論,使得問題可以不斷的清晰,為朱有孝製定政策可以提供切實的依據,這才是他們的目的。
這幾個人開完這個研究會議以後,便將各自的意見記錄下來,共同給朱有孝寫了一份建議報告,一起簽署名字,說明這是大家共同研究的結論,至於如何做下去,那是皇帝和朝中大臣的事情,他們不想惹人嫉妒,或者說怕別人非議。
在北京城的朱有孝,很快就見到了這份報告,經過仔細的閱讀,耐心的考慮,再結合後世的各種經驗教訓,朱有孝終於自己作出了決定,和朝中的大臣討論,他們必然會以和為貴,傳統的思想在這個時候還具有強大的慣性,西方歐洲的虎狼特性他們還不了解,尤其是後世像美國這種大國的思維方式,稱霸全球的策略、技巧形式,在這個時候誰也聽不懂。
首先要支持小玉茲汗國,雖然前不久和他們發生過戰爭,但是這是不同的部落組成的汗國,他們之間也有很大的矛盾,就算是大明朝不和他們開戰,不久的將來,他們自己之間也會發生內戰。就看他們和盧象升之間停戰以後開始進行商業交易,也能夠說明這個問題,他們能夠保住自己部落汗國的生存就是最好的結果了,太貪心了自己也會亡國。
支持小玉茲汗國不斷向西發展,至少要在後世土爾扈特遷徙居住的伏爾加河流域下遊一帶站住腳,並且中心控製區在烏拉爾河兩岸。這樣以來,沙俄帝國要想東進,隻能越過地形較為複雜的烏拉爾山脈,從寒冷、曲折的小道上行軍,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進軍大明,其中的困難可想而知。
支持小玉茲汗國強大起來,但是還要能夠控製住不會對自己反噬,朱有孝的策略則是選擇經濟方式和軍事方式雙管齊下的做法,盡可能的控製它的產業結構,讓它對大明的經濟形成依賴,改良他們的武器,讓武器製造者失去製造的能力。
具體在經濟手段上,以不錯的價格收購小玉茲的特產,作為遊牧民族的傳統,其馬、牛、羊之類的肉類產品豐富,其次是棉花種植麵積廣大,但是其短板是這些產品的後續加工手段簡單粗陋,產品的利用率非常低。朱有孝就讓盧象升盡可能的收購這些原材料,然後通過一些簡單的加工防腐措施以後,運入大明境內,接下來在進行下一步的深加工,製造出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反過來在銷售給他們。讓其經濟形式單一發展,形成對大明生活產品的依賴。
武器裝備上,將大明的擊發槍、小型迫擊炮等出售給他們,但是這些武器所使用的槍彈、炮彈製造方法卻不能在那裏生產,隻能依靠大明供應,甚至可以供應部分更好的步槍、中型迫擊炮,讓他們對於大明的武器裝備更加喜歡,從而讓他們自己汗國的那些武器製造者失業,最終的結果是整個冶煉產業消失,形成武器裝備使用大明化,大明就可以完全通過武器的供應,控製他的軍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