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洪承疇所提到的烏茲別克部落,其實就是希瓦汗國,朱有孝則是采取了更簡單的方式,他們那裏別的東西比較多,除了部落養殖的馬牛羊之類的家畜之外,棉花生產更是龐大,品質還非常不錯,但是僅僅這一個部落還不夠,朱有孝決定讓洪承疇將計劃在擴大一些,讓西部的更多汗國也加入他們的版圖,也包括更多的遊牧部落加入他們,讓他成為能夠和小玉茲汗國勢力大小差不多的汗國。
自從大明西進之後,已經消失掉了不少汗國,像布哈拉汗國就是其中之一,這也是烏茲別克人建立的一個汗國,洪承疇擊敗烏茲別克部落的時候,這個汗國也就消亡了,除了小帖木兒汗收服了一些人以外,還有更多的部落西遷,都跑到了希瓦汗國,因此希瓦汗國非但沒有消弱,反而變得更強大了,但是他的強大隻是相比於以前,對於大明來說,還是差得很多很多,尤其是大明和薩非王朝的那次戰爭以後,希瓦汗國的伊斯芬迪亞爾早就明白了大明的強大,和大明帝國開戰是絕對不敢的,剩下的唯有交好。
大明不是不願意占據更廣袤的土地,在現階段來說,最麻煩的就是交通太不方便,就像曾經龐大的蒙古帝國,他以強大的軍事力量橫行歐亞大陸,但是漫長的道路、遲緩的信息傳遞方式,就像人生了病,大腦卻對病情沒有任何反應,等到病入膏肓的時候,已經無藥可救,最終使得龐大的身軀最終解體。
這個時代不像後世的電報電話,時時刻刻都會將需要的信息傳到中樞,隨時可以解決問題,飛機,高速公路、甚至高速鐵路的使用,讓遙遠距離變得朝發夕至。朱有孝想的是怎麼能夠對所統治的地方進行有效的控製,如何對周邊國家產生足夠的影響,大明稱霸世界可以做到,但是想獨占世界那是不可能的。
對於小玉茲汗國的控製比較簡單,但是對於希瓦汗國的控製相對比較複雜,在希瓦汗國的西北有龐大的奧斯曼帝國,西南有凶悍的薩非王朝,所以朱有孝必須得充分的考慮到各種情況。西北邊的奧斯曼帝國還好一點,有大明和小玉茲汗國可以協助他,但是西南邊的薩非王朝他必須要獨立麵對,另外還有一個就是克裏木汗國在他西邊,對於希瓦汗國控製黑海周邊非常不利,而且克裏木汗國還是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家,和奧斯曼帝國的關係非比尋常。
希瓦汗國願意和大明交好,大明也想通過扶持希瓦汗國擋住奧斯曼帝國的威脅,兩國自然是開始互通往來,一拍即合。
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現在又開始繁華起來,大量的大明帝國的先進商品不斷通過這裏,先是進入希瓦汗國東部,接下來不再是銷往奧斯曼帝國,而是轉向北邊進入希瓦汗國境內,在希瓦汗國銷售。在此同時,大量的棉花的物資不斷的向大明運輸,兩國的商品交易非常紅火,但是最重要的武器裝備並沒有在這些商品裏出現,而是通過洪承疇開通的另一條道路,從更北邊的地方進入,然後開始裝備希瓦汗國的軍隊,目的是不想引起奧斯曼帝國的恐慌,從而造成突然發生的戰爭,萬一破壞了朱有孝的計劃,那就得不償失了,需要隱秘的壯大希瓦汗國。
至於那個另類的克裏木汗國,朱有孝覺得不用管他們,雖然是汗國,但是和奧斯曼帝國走得太近,一旦讓他們知道大明支持希瓦汗國,他們一定會把這個秘密告訴奧斯曼帝國,如果他們作為打手,和奧斯曼帝國共同對付希瓦汗國,可能得不償失,最好等希瓦汗國強大起來以後,讓他們自己爭鬥吧。
在曆史上,奧斯曼帝國和沙俄帝國發生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爭,克裏木汗國在中間充當了中流砥柱,但是隨著奧斯曼帝國不斷的衰弱,最終被沙俄帝國吞並。如果希瓦汗國強大起來,也許可以在關鍵的時候拉他一把,或者是吃掉它,這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再說,也許自己看不到那個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