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大順侯國(二)(1 / 2)

奧斯曼帝國皇帝穆拉德四世現在終於明白自己被沙俄帝國皇帝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給騙了,這家夥太狡猾了,設的這個騙局太大了,但是自己絕不能讓他輕鬆得到這個好處,必須讓他付出足夠的代價。艾沙德不是還在莫洛奇納亞河邊嗎?那就讓他發揮一下餘熱吧,派出密使告訴艾沙德,他可以繼續擁有爵位,而且如果陣亡了,還可以將爵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但是他必須堅持到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再次奪回失去的領地。至於傑伊*格萊,他的反叛造成了克裏米亞汗國的失落,死罪可免,但是也必須繼續堅持在半島南部作戰,不得向沙俄帝國的軍隊投降,而且還可以得到奧斯曼帝國在黑海的艦隊支持。

可以說穆拉德四世為了奪回失去的領土可謂不惜封官授爵,讓艾沙德總督、格萊三世、傑伊*格萊像三顆釘子一樣釘在那裏,然後就是從屬國瓦拉幾亞糾集了三十萬聯軍向沙俄帝國開始反擊,甚至不惜做出許諾,還聯合了波蘭--立陶宛王國,答應他們放棄一部分土地,目的就是要報複出爾反爾的沙俄帝國。

殘酷的戰爭再次在這裏開戰,一時間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流民,大順侯國再次成了流民的目的地,大批的的流民紛紛湧向那裏。李鴻基為了擴大自己的領地,也是忙的焦頭爛額,痛苦並快樂著享受人口紅利,但是這些絲毫沒有讓李鴻基高興過頭,他指揮手下的將領們加大力度練兵和安置流民。

李鴻基判斷失去理智的穆拉德四世不會取得這次戰爭的勝利,他們的行動太倉促了,無論是瓦拉幾亞王國還是保加利亞王國,這些都是炸彈,他們追隨奧斯曼帝國作戰的動力極小,根本擋不住沙俄帝國的軍隊,在戰場上不投降就算是不錯了。而波蘭--立陶宛王國和奧斯曼帝國戰爭多年,壓根就沒有合作的基礎,甚至會為了結交沙俄帝國而出賣奧斯曼帝國。

李鴻基的判斷確實正確,穆拉德四世的反擊戰爭僅僅進行了不到三個月就遭到了徹底的失敗,不但沒有奪回失去的土地,而且還被沙俄帝國再次搶走了一片土地,整個第聶伯河下遊東岸都被沙俄帝國占去了,三十萬軍隊被打得潰不成軍,狼狽的退回了瓦拉幾亞王國境內,甚至連在瓦拉幾亞王國和保加利亞王國的民心都有些不穩。

不過就在沙俄帝國軍隊打算突飛猛進,一舉擊敗奧斯曼帝國,將奧斯曼帝國的兩個屬國也收入囊中的時候,事情再次發生了變化,讓沙俄帝國不得不停下戰爭的腳步,回頭處理發生的大麻煩。

艾沙德總督和格萊三世在莫羅其納亞河邊響應了穆拉德四世的號召,參與了反擊沙俄帝國的戰爭,為此他們不惜與李鴻基簽下了停戰協議,正好李鴻基就打算坐山觀虎鬥,也就同意在他們的戰爭期間不在攻擊,讓他們放心去打仗。

倒黴的艾沙德總督和格萊三世再次判斷出現了失誤,當他們奮力廝殺的時候,西線的那些笨蛋們卻失敗了,說好的兩邊夾擊成了泡影,就他們那一點殘兵敗將根本不夠哥薩克騎兵的一擊,最終隻剩下兩萬多人流竄到了第聶伯河岸邊紮波羅熱的哥薩克騎兵營地,企圖做一次最後的掙紮,但是他們又失敗了。

失敗的艾沙德總督徹底斷絕了活下去的希望,失去國土的格萊三世也徹底發了瘋,他們決定與沙俄帝國的人同歸於盡了,就算我死了你們也別想好過。於是他們就喪心病狂的發動了瘟疫戰爭的魔鬼,在臨死以前,他們將無數的士兵屍體、戰馬屍體、牛羊屍體等所有能夠找得到的死屍拋入第聶伯河裏,造成了一場大範圍的瘟疫流行。

在草原的遊牧部落發生戰爭的時候,這是將要滅絕的部落最後垂死掙紮的手段,瘟疫是一把雙刃劍,為什麼草原遊牧民族勢力會大起大落,這種瘟疫戰術就是罪魁禍首,每次發生草原瘟疫就會讓大量的人口死亡,甚至大麵積的造成無人區,這個時代的人們對與瘟疫的防範和治愈能力非常小,可以說基本上沒有抵抗力,隻能等到瘟疫自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