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歐洲遊記(五)(1 / 2)

周末的天氣非常好,春末的季節是最適合遊玩的時候,花謝果露,綠茵漸濃,和煦的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三三兩兩的情侶漫步在巴黎的大街上,別是一番情趣,也是一種別樣的風景。

在巴黎大學馬林*梅森的家裏,陸陸續續來了十幾位學者,這裏麵既有六十多歲的老者,也有十幾歲不到二十的小夥子,這些都是伽利略和馬林*梅森邀請來的客人,也是歐洲這個時代的著名學者,屬於一個時代的精英,是他們開創了科學的春天。

他們收到的禮物不多,僅僅是一架精致的望遠鏡,一本薄薄的《九章算術》歐洲譯本,一包紅茶。但是這種品位的的禮物正對他們的胃口,對於學者來說,收藏一本經典書籍,苦思悶想學問的時候來一杯提神的濃茶,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

徐霞客一行帶來的禮物肯定不止這些,還有更驚喜的東西還沒有拿出來,拿出來的東西是最普通的,他打算等到這些學者們開始討論學術問題的時候,在給他們來一次驚喜,雖然朱有孝是讓他們抱著學習的態度過來的,但是從心理上來說,他們還是很驕傲的,這些人都是大明的學術精英,也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研究的重點,他們也想表現出自己優秀的方麵。

李次虨研究的是最古典的《九章算術》,而顧炎武、黃宗羲、陳子龍他們則是深受朱有孝的影響,對於宋朝時期的數學著作研究更深,不過他們對於研究的方法還有些問題,這也是朱有孝讓他們一起過來的重要原因,深入的交流學習方法是提高研究能力的一個捷徑,朱有孝對於這樣的專業問題也不懂,畢竟他隻是一個僅僅後世中專畢業學生,對於這些專業的數學研究還是粗陋的,真實的研究能力和現在時代的數學家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中國古典數學研究在宋朝時期達到了頂峰,那是也是中國商品經濟發展的頂峰時期,除了現實實際生產需要們還有大量的有閑階層喜歡研究趣味橫生的數學問題。宋朝士氣的政治氣候非常開放,除了程朱理學讓儒家的發展研究達到了頂峰,甚至有些歪曲之外,數學的研究呈現出了向邏輯推理方麵研究的趨勢,也就是純粹的理論數學研究。可惜的是在這個頂峰時期被蒙古大軍的鐵蹄打斷了,就是許多經典的研究著作也遺失無數,就算是到了大明,二百多年的發展,數學研究也沒有達到更高的程度,反而開始落後於歐洲的數學發展。

朱有孝看到《幾何原本》的明朝徐光啟譯本時,發現了這不是它的真實麵目,而是殘篇,作為不是專門研究數學的徐光啟能夠做到這一點已經非常不錯了,奠定了中國近代數學的根基。但是對於朱有孝來說,這還差的很多,數學史一切現代理工學科的研究基礎,必須把它放到最優先的位置。

他發現顧炎武、黃宗羲、陳子龍這些明末著名學者的時候,就開始改變的他們的研究方向,搜盡宮中的藏書典籍,讓他們這些人將中國的古典數學與《幾何原本》結合起來研究,但是收效甚微,這是傳統的研究模式有些僵化的原因,也是基礎研究缺乏的原因,想要改變這些觀點,那就不需來一次新舊研究模式的大交流,這就是歐洲一行的最終目的。

在伽利略、馬林*梅森的介紹下,大明的學者或者說學子們和這個時代的歐洲著名學者坐到了一起,因為他們每人都有一本《九章算術》,因此他們就這本書上的問題開始討論。李次虨將大明學者的研究方法和心得向他們進行了解釋,然後以請教的口吻向他們詢問對於這本書有關歐洲學者研究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