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奧斯曼帝國西線戰事(1 / 2)

穆拉德四世回到伊斯坦布爾以後,很是坦然的向皇太後敘說了自己的見聞,讓穆拉德四世驚訝的是皇太後竟然非常讚同他的見解,甚至還誇他有主見,讓他做好正式接班的準備。

穆拉德四世雄心勃勃,一邊讓人翻譯從朱常潤那裏帶來的書籍,一邊開始學習。他打算先把孔子的論語先學習一遍,再看看諸子百家的言論,希望從中找出解決奧斯曼帝國目前最突出的民族衝突問題。

真正的屬於突厥係的奧斯曼人還真是不多,最起碼在龐大的帝國中不是最多,而且主要居住在伊斯坦布爾周圍,他從孟子裏麵發現有句話叫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再從奧斯曼自己的藏書中,發現奧斯曼大帝臨終前的告誡"要公正,仁慈,珍視學者,保護人民",反省奧斯曼帝國目前的民族政策,決心從解決個民族之間的矛盾開始下手,開始變革各地的民族政策,也包括許多不平等的稅收條例。

就在穆拉德四世準備大展宏圖的時候,西線發生了事情,因為和薩非王朝的戰爭耗費了極大的財力,而且還從各地征召了大量的軍隊,現在還在和薩非王朝對峙,兵力沒有收縮中央地區,匈牙利王國、奧地利王國乘機再次鼓動塞爾維亞造反,而且匈牙利王國還出兵協助,而希臘聯邦也加入了造反行動,很短的時間內,奧斯曼帝國就陷入了內亂狀態。

為了應付混亂的局麵,穆拉德四世經過和太後商量,由太後親自赴希臘聯邦,對希臘的各個城邦進行分化和聯合,拉一些和太後家族親近的城邦,給予他們更加優厚的待遇,再給他們許諾減稅和平等政策,打擊另一些極端仇視奧斯曼帝國的城邦,先讓他們自己亂起來,不影響北線應付匈牙利王國的戰場就行。

對於塞爾維亞王國,穆拉德四世親自頒發任命書,廢除了國王的地位,而將他的弟弟,一位在伊斯坦布爾軍事學院學習的次子,任命為塞爾維亞國王,將他武裝起來,讓他迅速去平叛,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要給足他足夠的力量才行,還得給他足夠的政策優惠,讓他集聚其塞爾維亞親近奧斯曼帝國的人士。

在外交方麵,穆拉德四世終於承認了被哈立德酋長忽悠的那位總督簽署的土地換武器協議,而且還正式使用了奧斯曼帝國的印璽,和鳳陽王國建立了密切關係,再次購買了大量的武器。穆拉德四世雖然不太願意承認這份協議,但是形式不由人,通過和朱常潤的談話,他明白了鳳陽王國背後的大明帝國是多麼強大,既然大明帝國打算獲取這塊土地,已經吞下去的不可能在吐出來,而且目前朱常潤還非常友好的幫助他,就把那個總督當替罪羊廢了,讓哈立德家族的成員們瓜分了他的封地。

將從鳳陽王國購買的武器交給哈立德家族,讓他們組織起數萬軍隊,隨著新封的塞爾維亞國王進入了塞爾維亞境內,新國王進入塞爾維亞後宣布,從現在開始,所有塞爾維亞族裔的人享受奧斯曼帝國平民待遇,穆拉德四世將徹底執行奧斯曼大帝製定的“公正、仁慈”政策,原來所有的不平等政策並不是國王陛下製定的,而是塞爾維亞國王自己製定的,是他自己貪得無厭,為了攫取更多的財富供自己享受,現在穆拉德四世發現了這個不平等、不公正、不仁慈的行為,傷害了大家的心靈,因此廢除了他的王位,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消除混亂,重建家園。

新國王帶來了優惠的政策,而且還帶著強大的武裝力量,先以絕對的速度衝進王國都城,逮捕了老國王,再將優惠的政策向去全國頒布,攻心和炫武雙管齊下,很快的就讓局麵得到了控製。穆拉德四世巧妙地使用了混亂而不是叛亂這個詞彙,讓居民更加放心,形勢逐漸評定,而且將奧地利王國的軍隊阻擋在國境之外,也沒有辦法聯合反叛勢力了,老百姓不在乎誰是國王,更在乎的是誰能夠讓他們穩定的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