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糧食(一)(1 / 2)

天啟九年春天,熬過冬天的嚴寒,旱災的跡象還是沒有一點緩解,而且變得更加嚴重,春播無法進行,眼看著今年的災情還要比上一年更嚴重,糧食的價格開始變得貴起來,住在簡易房內的災民又開始慌亂起來,他們認為官府不會一直將他們供養下去,不少人開始打算離開,準備去別處逃難了。

官員們很快的將信息傳到了京城,其實就算他們不回報,朱有孝也知道旱災到了極其嚴重的地步,曆史上的陝西農民大起義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的,很快就波及到山西、河南,從此就如燎原之火,最終葬送了大明的大好山河。

朱有孝對於旱災的估計還是不足,為此他早就命令牛金星開始參與救災,通過召開騰龍銀行的股東會議,決定全力以赴參與救災工作。首先是再次擴大招收災民參加修路,興修水利工程,對此不但免費管吃飯,還發給糧食補貼家裏的老幼。其次是讓牛金星從江南調集大量糧食北上。

浩浩蕩蕩的運糧大軍晝夜不停的從南方向北邊調集糧食,不但大運河上都是糧船,就連正在修建的鐵路也開始啟用,一切都是為了救濟災民,讓他們徹底安下心來生活,官府就是他們的最大靠山。

受災麵積太大了,從北京到山東、陝西、山西、河南,安徽都是嚴重災害,需要的糧食簡直是海量的,一時之間風聲鶴唳,讓市場上的糧食價格很快翻了一番,許多農民開始惜售,這幾更加影響了糧食的供給,讓牛金星更加心疼起錢來。

按照朱有孝的估計,這幾年以來的糧食還是收成不錯,尤其是新型農作物的大麵積推廣,讓糧食的總產量增加了兩倍不止,尤其是南方地區,非常適合種植的玉米,就算是一般農戶,家裏麵也應該有兩三年的餘糧,大麵積的收購糧食,還可以補充農戶的資金需求,不應該出現價格漲一倍到兩倍的暴漲。

在江南的無錫城裏,一所豪華的園林豪宅裏麵,大約有三十多人正在開會,他們討論的話題竟然是如何進一步提高糧食價格。他們認為現在糧食緊缺,就應該提高糧食價格,俗話說得好,物以稀為貴嗎!既然現在糧食供給開始緊張,那就說明現在糧食少了,提高價格就是應該的,可是糧食真的到了很緊張的地步嗎?何況人們的正常飲食量應該因為糧食緊張就s少吃飯嗎?在他們認為這是官府的問題,和他們無關,作為商人,賺取利潤才是他們的生活意義。

在這些商人中間,有兩個人並不是商人,其中一位是四十餘歲的中年人,麵目白淨,兩眼精亮,閉合之間透露著一種超人的智慧,他就是已經被革職的禮部侍郎錢謙益。另一個則是青年人,看起來隻有不到三十歲,就算是在那裏坐著不做聲,也顯得神情張揚,有一種出類拔萃的氣質,但是稍微精通麵術的人,則會從他的雙眼中看出他的內心其實非常自卑,張揚的神情和個性是為了掩蓋內心的自卑,這個人叫張敷,曆史上的他曾經組織“複社”,並且成為複社領袖,而且會在今年成為進士。很可惜,朱有孝現在雖然沒有廢棄科舉製度,但是這種方式已經處於半廢棄狀態,沒有幾個人還在死讀書,讀死書。

這所豪華的花園是無錫最大的商人提供的,而且他還是無錫商會的會長,另外一層關係,他是錢謙益的堂兄。作為一個商人,錢大老板的有著非常敏銳直覺,當旱災在黃河以北開始肆虐的時候,他就意識到了可能要引起糧食緊張了,他決定開始收購糧食,然後囤積起來,準備在糧食最緊缺的高價出售,進而獲得超額利潤,至於良心,那是讀書人的說法,和商人無關,經商就是為了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