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銀行的股東和監事會的商人們本來是無法想到這些糧食商人們是如何搞到這麼多的資金的,因為他們不僅僅是隻有糧食經營這一項單一的活動,更多的資金是用來搞製造和海外開拓發展的呀,那麼這些糧食商人的資金是怎麼得到這海量的資金的呢?
就好像人們常說的路是人走出來的,方法也是人想出來的。剛開始這些糧商們還是規規矩矩的從江浙銀行貸款,再加上他們自己的流動資金來囤積糧食,規模完全控製在他們可以掌控的範圍內,還算是一般的商業行為,做生意賺錢天經地義,無可厚非,資金不夠使用,在糧食收獲的季節是很正常的,就算到了後世,國家也有專門的銀行支持國家糧食局收購餘糧,現在也是這樣,畢竟隻有流通起來,將餘糧換成銀子才可以促進商業的繁榮發展。
但是這次的糧食囤積顯然不是一般的季節性收購,這些糧商是希望借助大明大麵積的旱災囤積糧食,企圖獲取額外的利潤,這樣一來性質就發生了變化,從普通的糧食經營變成了商業戰爭,偏偏他們碰到的對手是實力要比他們雄厚的多的大明皇家貿易商行,再加上深厚的騰龍銀行為依托,他們不失敗才是奇怪呢,更何況在朱有孝的指點下,牛金星動手布局更早,讓他們一下子就鑽進了套子裏麵。
本來朱有孝的想法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還想著以正常的價格,或者稍微高出正常年份的價格收購南方的糧食,甚至國家的戶部也準備了一定的救濟資金,拿這些錢來幫助守在地區渡過難關,結果計劃被貪婪的商人攪和了,朱有孝也不得不讓牛金星出麵來操縱這件事情,但是這些糧食商人那會想這麼多。
當糧商們發現市場上有對手開始和他們開展競爭,競相提高糧食價格的時候,他們就開始不斷提高收購價格,自然成本就不斷升高,資金不敷使用自然就開始從銀行再次貸款,這些糧食商戶也是江浙銀行的股東,還是老客戶,自然他們的貸款就非常方便,就算是貸款規模超出了平常年份很多,銀行的信貸掌櫃也認為是今年北方遇到了大麵積的旱災,而且持續的時間非常長,可能需要的糧食規模很大,自然就會引起糧價升高,需要的資金更多。
不過當糧商們發現他們的資金遠遠無法控製市場糧食價格的時候,尤其是大明皇家貿易商行一直在源源不斷的以平價銷售糧食,他們就再次提高糧食收購價格,企圖逼迫大明皇家貿易商行的收購糧食成本提高,然後再以高價銷售,這就必然需要更多的資金去操縱市場,他們就再次向銀行貸來更多的款項。
當大明皇家貿易商行開始限售供應市民口糧的時候,他們認為機會終於到了,開始看到賺錢的機會了,可惜的是這一個關口持續的時間太長了,而他們收購的糧食成本已經太高了,資金開始出現短缺,如果在這個時候資金鏈斷了,他們不但賺不到錢,還得賠錢,於是更加瘋狂的手段出現了,這就是江浙銀行的股東們和監事會商人驚訝的手段了。
糧商們通過賄賂信貸掌櫃,讓他們開具了大量的空頭支票,就是利用銀行信譽無限發行債券和空頭承兌,高額的利息立刻吸引了大量的熱錢進入囤積糧食市場,而高利貸商人更是火上澆油,通過三寸不爛之舌,說服親戚朋友吸儲巨量資金,而糧商們也不管到底這些錢是從哪裏來的,隻要是可以使用就行,目的就是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控製糧食價格。
被逼上絕路的糧商們也把江浙銀行的主管信貸的掌櫃們帶上了絕路。信貸掌櫃們發現他們進入了一個死循環圈套,如果不繼續向糧食們提供貸款,他們就可能破產,那麼帶出去的款項就無法收回,會給銀行造成巨額損失,而如果繼續向他們提供貸款,卻不知道需要多大的規模才能補上這個無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