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艱難的多輪次談判,在江浙銀行原來大股東大出血的情況下,重組工作終於完成。不得不說的是在這次重組中,泉州銀行吃了一些虧,因為他們的債權最大,但是江浙銀行的股東們咬定這也屬於泉州銀行違規操作,畢竟這些巨額債務沒有通過江浙銀行的大股東討論,他們就私下通過江浙銀行的信貸部自己交割了,這也算是違規操作,無意中增大了江浙銀行的債務,損害了眾多股東的權益。
江浙銀行的成功重組,讓楊漣徹底鬆了一口氣,現在的江浙銀行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地方商業銀行了,反倒變成了全國式的商業銀行了,而且這次幾乎是成了擴股,雖然有些身骨子虛弱,但是以但放手發展,很可能會成為最大的股份製銀行。
江浙銀行現在的股份構成相對分散,原來的老股東的股份僅剩下百分之五十一,這是他們堅決要求保留的,哪怕為此每一位股東都付出了心靈滴血的代價,畢竟江浙銀行還是可以盈利的而且還非常有前途,沒有參與接待的徽商銀行這次占足了便宜,他們以現金的方式出資,購買了百分之十五的股份,其他的泉州銀行、廣州商人銀行、山陝銀行占據了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央行則是出資賠付了眾多小儲戶,占得了百分之四的股份,大家也算是皆大歡喜了。
為了防止以後再出現像這次股東私自高息為銀行攬儲、超額度放貸、虛假承兌事情發生,江浙銀行製訂了各家嚴格的管理製度,凡是需要大規模借貸和銀行增發股份的事情,不許要有所有股東的百分之七十五同意,否則將會在發現問題之後直接沒收責任人的股份,賠償一且損失。
央行作為股東之一,在江浙銀行派出了監察官員,而且從現在開始包括所有商業銀行,不再允許各地分行擁有發行大額承兌彙票的權利,凡發放填寫超過額度部分的承兌,必須由省級以上的銀行批準,發放貸款必須要有足夠的資產抵押,免得貸款者破產時銀行也跟著倒黴。
央行的這一規定,對於一些需要進行風險投資的項目產生了極大的限製,但是楊漣已經被這次風波嚇得夠嗆,變得非常保守,從而造成了這種非常保守的製度製定,讓新型行業的發展變得舉步維艱。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騰龍銀行和大明皇家貿易商行便將自己的風投銀行進行了重組,通過股東會議研究決定,凡是願意在風投銀行進行投資的股東必須以出資額負責所有的風險,就是說如果投資的行為失敗,股東自願賠付儲戶,這是需要從自己家裏掏腰包的,而不是需要總行進行賠付。
不過討論的結果很讓人高興,大家太相信朱有孝了,所有的皇家股東都願意跟朱有孝一起冒險,都願意繼續增資重新組建的風險投資銀行。這件事情的發生,對以後幾十年的生意產生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那就是騰龍銀行的發展速度要比其他的商業銀行快得多,占據了整個銀行信貸資產的一半,也就是說騰龍銀行的資產總額占據了大明的一半,成為抵禦風險最強的銀行,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