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倭國的練兵場以外,朱有孝還設置了爪哇練兵場,那裏的氣候非常適合進行熱帶叢林戰鬥,而且那裏的生活環境相對其他的地方要好得多,人口也比較多,那些土著的居民對後世的華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就算是在這個時代,他們也沒少幫著殖民者屠殺華人華僑,朱有孝的目的就是盡量減少這些屠殺發生的概率,自己不可能一直活下去,後世的人也不可能限製先覺的防止這些時間的發生,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讓這些華人華僑強大起來,讓土著們不敢心生歹念,一直老實下去。
派往爪哇練兵場的都是南部的軍區,朱有孝讓他們也在那裏占據兩個資源比較豐富的島嶼,劃分開作戰的區域,避免發生自傷。同時讓這兩個島嶼可以搞一定的基礎建設,形成安全的生活區,隻是向外島發動戰爭,到了以後,這裏就是正常的熱帶叢林戰爭學校,可以培養出無數的作戰專家。
做了這些為大明後世打基礎的工作還不算完,朱有孝還得建立起完備的民兵後備役製度,所有大明境域內的青年男子必須每年參加為期一個月的軍事訓練,既可以一次訓練完畢,也可以分兩次訓練,在每個縣都有武裝部,由他們負責組織訓練和考核,無論是務農、經商、做工,所有年齡在十八到三十五歲之間的青年人都必須參加,這些都是記錄在案。
至於初級學校,現在分為兩級,就是小學和中學,實行九年製義務教育,畢竟現在的知識很簡單,朱有孝就提出了沒七天中可以休息一天,學習文化知識四天,還有兩天就是參加軍事或者體育鍛煉,讓他們都有一個好身體,為以後的發展打好基礎。
到了大學以後,情況就發生了變化,所有的大學生除了正常的學習以外,必須在每一星期參加一天軍訓,另外的一天的時間則是勤工儉學,參加學校實驗工廠或者是其他工廠的勞動,讓他們不斷的在學習和實踐中輪流,這樣的大學生可以在畢業以後直接參加工作,不像後世的學生,畢業就是失業,教育出了無數的自以為是的無用青年,浪費了國家的資源。
所有參加軍隊的適齡青年都是學生中的學習精英,這一點朱有孝做了特別的要求。中學完成學業畢業以後,參加當年的全國統一高等教育考試,軍隊有從這裏麵挑選優秀學生的優先權利,凡是自願報名軍校的學生,軍校都會認真錄取。朱有孝給予軍人極高的榮譽還有豐厚的薪水,同樣也是吸引青年學生報考軍校的一大動力,而以後的軍官也主要是從軍校中提升,沒有文化的文盲,以後是沒有出席的。
大明軍隊軍官的配置也很有意思,每一級別的軍官都是一正兩副,但是平時隻有一正一副軍官在職,另一個人則是帶隊到各個練兵的戰區參加實戰,參加實戰的隊伍規模不大,但是相對來說軍官數量明顯比例相當高,每次輪休回來的副職軍官可以暫時代替正職軍官掌管隊伍,然後是下一周期的輪訓作戰,讓軍官們時刻處於不停地戰爭狀態,鍛煉他們的戰鬥指揮能力,而各級軍官的參戰考核製度完善,這是他們以後提升的必備資料。
朱有孝這樣的建軍方式,是參照了前蘇聯的軍隊模式,一旦發生大型世界級的戰爭,大明軍隊的副職立刻就可以升為正職,再加上龐大的後備役民兵,大明的軍隊立刻就可以擴充三倍,而且戰鬥力並不會減小,真正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