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認識影響員工服從的因素(1 / 2)

員工是很難管理的,尤其是我們的員工。有的職業經理人說絕大多數員工喜歡要麵子,不喜歡屈服別人。就像《三國演義》中的魏延一樣,天生不服管理,總愛自己做主。你用集權管理,他覺得你對他不放心,不信任,於是不努力,不服從,撥拉一下動一下。你用分權管理,他覺得你對他的指導少了,是不關心他,是把責任都推給他。於是管理者就很煩惱,千方百計都想找到如何解決員工不服從命令的原因。

那到底是什麼因素影響了員工的服從精神呢?

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從產業革命開始,人口逐漸從農村集中到了城市,現在的農業人口均在10%以下。這樣的轉移,讓農民和小手工業者,成了規模生產下的產業工人。農民的特點的自己自足,隻要把地種好了,稅和地租交了(中國現階段的農民除外),其餘的都是自己的,和外界的交換比較少。因此農民的性格必定是以自我為中心,少有合作精神,沒有規則意識。而產業工人,成為了生產線的“奴隸”,一定要遵守生產的規則,才能做好工作,隻有分工合作,才能有更大的產出,於是必定是以別人為中心,重視交流與合作。

我們處在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階段,員工缺少合作精神,沒有規則意識,不服從管理,就變得很正常。就拿過馬路來說吧,我們總是喜歡爭先恐後,隻看車不看燈,而美國人是隻看燈不看車。他們有遵守規則的文化,也有健全的違反規則的懲罰。這種文化已經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深化到他們血液中去了。而我們呢?農村有紅綠燈嗎?沒有。隨意走就很習慣,走得人多了就有路,隻要不踩莊稼就行,於是看車不看燈。我們從改革開放到現在,也就二十多年,合作守法的文化正在建立。

往上數,三輩以內,誰家不是農民出身?家庭習慣就影響到了今天員工的行為,家庭教育就影響到員工的價值觀。自然經濟欣賞的生活觀念是不為五鬥米而折腰,喜歡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

而市場經濟希望人人為金錢折腰,追逐金錢,追求成功,過富有、成功、快樂的生活。因此很多員工還沒有認識到角色的轉換,其實兩種生活方式,都是對的,每個人都可以自由選擇。但既然是企業的員工,那麼就要有所追求,要服從,難道還要老板向你服從來遷就你嗎?你真的那麼重要嗎?

要想老板遷就下屬的一個最重要的要點,是員工要服從。企業要強調服從,所謂服從是下屬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議講出來,然後由上司決定。下屬按照上司決定的做事,就叫服從。我們的員工服從嗎?往往在老板宣布了決定以後,會議結束了。一轉身。員工就可能說:“胡說八道,我的建議才是正確的,老板什麼也不懂,就是有一些錢而已。”這種現象叫做“順而不從”。就是表麵上服從老板的權威,但真正做事情的時候,還是按自己想的做事。

所以我們的員工並不是天生不愛服從的人,是因為我們本土的文化所致。要想從根本上加強下屬的服從意識,首先應該塑造一種可以加強員工服從的氛圍。

以上隻是說了服從的本土文化,那我們一起看看後天型影響員工不服從的幾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