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年輕人,在跨入職場之初,不但幹勁十足、激情高漲,而且對自己的職業前途寄予了很大的“厚望”;但也許半年時間不到,也許就會感覺到自己怎麼一點激情沒有,簡直與機器人一樣,每天是上了班就希望能早點下班,原先的激情一點也沒有了。高漲的工作激情到底“跑”哪裏去了呢?想找回當初工作時的那個激情飛揚的自己嗎?
首先是在工作中努力找到落腳點。長時間在某一環境中工作之後,人們很容易成為技術嫻熟的骨幹人物,但日複一日地重複相同而瑣碎的東西,就有一種被掏空了的感覺,自己無法左右自己的情緒了。再加上如果很少得到上級的表揚,或者經常得不到好的評價,就更容易有一種無助感,從而導致工作情緒低落、厭煩心理。其實出現這種情緒,主要是因為這些人隻知道單調地工作,而沒有明白自己工作的價值。其實隻要在工作中樹立起使命感,認識清楚工作是自己的追求和事業時,明確自己要實現一定價值的話,就能在工作中產生前進的動力。
“說實話,工作這麼長時間了,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學會了什麼,隻是被動地工作,交差應付,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工作是否適合我,我到底在這個單位能有多大前途,工作也很沒勁;隻知道為了生存,我必須在這個單位繼續幹下去罷了;時間長了,我就對這種機械式的工作感到厭倦了,每天都提不起精神,工作對我而言,已經成為平淡無味甚至很討厭的東西。”一位工作嫻熟的白領這樣說過。
很顯然,這個白領在工作中,根本就沒有什麼動力,隻是在被動地工作,這樣自然就會產生一種抵觸和無聊的情緒了。其實,隻要想一想就業形勢這麼嚴峻,要是在目前崗位上不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麵水平,不是誠心誠意愛崗敬業的話,很有可能被那些懷中揣著碩士、博士學曆證書的“後輩”們“搶”了手中的飯碗。看著他們“虎視眈眈”的樣子,“整天混日子”對你來說肯定是死路一條。要想自己救自己,隻有使自己樹立起使命感,重新點燃對工作的激情,以製止自己走下坡路。如果你是一位演講家,當眾作報告又是你最心慌的事情,那就每天迫使自己對著鏡子練習演講;如果你是一位業務推銷人員,偏偏自己性格又很內向的話,那就迫使自己每天主動與個人或業務單位進行聯係、溝通……
使命感一旦在工作中樹立起來了,你就會主動地為自己出點兒難題,給自己一些挑戰,每天都有難題處理,你自然就會活得充實,堅持不懈、鬥誌昂揚,你就能發現自己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會感到快樂。
其次,善於調節自己情緒的人才能感覺到工作的愉快。為了達到這種境界,你應該對所有的工作都做好計劃,並盡量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工作結束後,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閑暇時間,切忌將工作帶回到家裏,因為家是你休息的地方。對於個人的進展應該定期進行“標記”,以便讓自己明白,目前已經完成了什麼,還有什麼沒有完成;對沒有完成的任務,應該盡快規劃好完成的時間,並在某段時間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從而使工作、學習、生活、娛樂相互協調,這樣才能全力以赴地工作,也才能夠很好地自我提升。
努力去尋找一些讓自己感到新鮮的東西。一般來說,陌生的工作環境可以讓自己感到好奇、興奮、新鮮,什麼事情都要躍躍欲試,不過逐漸熟悉了工作環境之後,這些激進的心態將漸漸離自己遠去,更多體驗的是謹慎、見怪不怪、程序化地完成工作任務。長期下去,工作積極性自然下降。介於此,你可以想辦法為自己創造一些“陌生”環境,讓自己好奇、興奮、新鮮的心態就會永遠存在,讓自己永遠有種“實在”的感覺;除了工作環境需要自己創新,你可以去外部開辟一些學習充電的不同環境,為自己的進一步發展“充電加油”,比方說積極參加單位或者社會的相關培訓,努力爭取在各種場合結識專業人士等,這些都是增強你能力的好方式,認真付出,你會滿載而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