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企業的一名員工,難免會有受製於人的心態,這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就像吃了一半的麵包,有些人也許會說:“隻有一半麵包了,可是我還餓啊!”有些人卻會說:“太好了,還有一半麵包留給我!”這就是看待問題的兩種心態。我們是職員,生活在企業這個大家庭中,當然會有老板、同事,以及大大小小的各級部門,你生活在集體中,應該保有一種樂觀的心態——我雖受製於人,但卻操之在我。
“操之在我”的積極心態讓你擁有“選擇的自由”。我們縱然不能掌控客觀環境,但我們可以決定對客觀現實的反應。我們可以選擇主動,選擇積極的心態,選擇不要痛苦,選擇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事業與生活!
“沒有辦法”經常聽到的這樣一句經典的抱怨。在辦公室裏,當你一語既出時,就已向困難投降,再也不願去想新的辦法了。仔細一想,“沒有辦法”給了我們二個提示:一、以前用的方法沒有效果;二是目前尚未找到最佳有效的方法。這就給了你兩項選擇了。重點是後者,預示了還有辦法解決的“可能”,而不是達到了身陷絕境、坐已待斃的局麵。
須知世上任何一把難開的鎖,也一定有開啟它的鑰匙。隻是你尚未找到那把鑰匙而已。不能輕易的決定它無解,否則就是畫地為牢作繭自縛了。
假若你想成功,就不要輕易言“不”,凡事總有辦法可想,暫時的挫折,不是結果。不須怕,繼續找,一定會想到問題的最佳解決辦法。我想辦公室裏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盡職盡責、學會悟上體下了,記住,有時最笨的辦法反倒是最有效的。
在這幾個信念的操控之下,麵對一個人、一件事、一個新環境時,所有的人都會呈現出特定的行為模式,即“刺激——回應”的“自動反應”模式。好比一部電腦,你按一個A,屏幕上即顯出A,你按B即顯B,完全的相對應。沒有新的變化和新的選擇。真的如你所以為的,除了A,就是A嗎?就像世界是一個色彩豐富的存在,而不隻是黑白兩色,介於白黑之間尚有上千種豐富的顏色供你挑選,而你卻覺得無可選擇,是你的信念決定了你的選擇。
局限的信念導致了有限的選擇。擴大局限的信念意味著增加新的選擇。如果你能打破固化的和僵化的“自動反應”模式,在“刺激”和“回應”之間,加入一個“察言觀色”,並問問自己“我要什麼”,就可令自己突破單一思維,增加無限的可能性和主動性。
相信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渴望有一個美好的生活,過一個有價值的人生。而不是追尋“處處受不公正的待遇”的感覺。到底是環境(人和事)令人“受害”,還是自己主觀的選擇?!佛家講,一切皆有緣,萬事皆有心造。自己人生的一切都是你自己所塑造出來的。你的朋友、你的健康、尤其是你的事業等等,所有的一切都和你的主觀有關,不管你滿意與否,這一切也都是你選擇的。所以說,一切改變從“心”開始!
“心態決定一切”這句話,我們都再熟悉不過。整天懷著一種消極、悲觀的心理去工作,就會覺得壓力越來越大,情緒也搞得越來越緊張,毫無喜悅之感,毫無滿足之感,那他怎麼會進步呢?
所以請記住,工作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更重要的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們應該把自己的興趣愛好跟自己的工作好好結合,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保持一種活力,那我們的工作將不會枯燥無味,而是變得陽光明媚、活力四射。那還會有什麼擋得住我們成功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