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視野
德媒:“默克爾電話被美監聽10年”
據德媒《明鏡周刊》報道,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私人電話被美國監聽至少已達10年。報道還披露,美國以柏林的駐德大使館為基地,從事對德國官員的監聽活動,類似的美國監聽站遍及全球大約80個地點。
邱震海:這表麵上似乎是一個有趣的國際新聞,但背後則是十分深刻而沉重的道理:為什麼美國人能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領導人實施監聽?與其說這是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還不如說這是美國人主導世界互聯網的結果。這也從另一個側麵反映出,一個國家如果不能有一流的技術創新,就不可能在國際競爭中取得主導性地位,甚至連領導人的通話都無法保密。
俄羅斯:
“長期經濟增速預期大幅下滑”
據英國《金融時報》11月8日報道,俄羅斯官方首次承認:俄長期經濟增速預期大幅下滑。到2030年,俄羅斯年經濟增長率將為2.5%。俄經濟部稱,在未來16年裏,俄羅斯的增長都將落後於全球平均水平。
邱震海:俄羅斯是真正的市場經濟國家嗎?這是一個讓很多人難以回答的問題。如果經濟自由度很低,那經濟下滑就是必然的,而經濟上行則是偶然的。俄羅斯如此,中國經濟又如何呢?我認為有兩點企業家應牢記於心:技術創新是一切的靈魂,而經濟自由度是保證經濟成功的重要框架。
美國:
“2016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
近日,國際能源署發布《2013年世界能源展望》,認為到2016年美國將超過俄羅斯和沙特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使得美國能源可以接近自給自足並減少對OPEC的依賴。
邱震海:美國近年不但已擺脫對外來能源的依賴,而且還成為能源出口國,這是很了不起的轉變。其中的奧秘在於,以頁岩氣開發為代表的美國新技術的發展。這些創新不但正在改變自身對外來能源的依賴,而且也正在改變世界能源格局。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外來能源越來越依賴,同時在能源開采技術和戰略方麵還沒有根本性突破的中國,又該做何選擇呢?
調查:
28%美國人認為中國經濟居世界統治地位
近日,The Street網站在美國人中展開了廣泛調查,詢問他們哪個國家是全球具有統治地位的經濟體,其中28%選擇了中國,59%選擇了美國。
邱震海:中國實力在迅速上升是不爭的事實,同時給西方世界造成巨大的心理衝擊。因此,近年西方與中國的衝突,大多可以歸結為心理秩序的失衡。但對中國人自身來說,還是不要過早樂而忘形:中國的迅速發展在靠貿易主導,缺乏技術革命和技術創新;中國的發展也遇到了來自國內改革滯後的嚴重困擾。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將嚴重拖累中國實力崛起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