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Wacom:小眾生存法則(2 / 2)

這個細致入微的發現,對Wacom推出更符合中國用戶使用要求的產品產生決定性影響。“我們的數位筆,以前在國際市場上都采用普通材料,但進入中國市場後,全部采用的是抗摔材料。”林強坦率地說。

今天,已有數百萬用戶正在利用Wacom的數位筆輸入技術,自如、高效地書寫著各種創意。Wacom“影拓”新一代壓感觸控筆,甚至可以幫助用戶在iPad上完成繪畫和素描。而在更多的商業應用上,人們看到的那些激動人心的數字藝術、電影、特技、時裝及設計等創意,Wacom的數位板則更是功不可沒。

因需而變

因需而變的創新,一直是Wacom公司的追求。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到來,設計師們能不能從工作室中走出來,讓隨時隨地的創意成為無限可能?

事實是,這個夢想完全能夠實現。以Wacom全球CEO山田正彥的理解,可以把整個世界都看成是一個工作室,創意人士在自己工作室以外,無論是客戶辦公室、會議室、咖啡館,還是飛機、火車上,都不乏揮灑創作的意願和需求。

“其實最重要的是關注用戶喜歡做什麼,而不是他在哪裏做什麼。”林強如是說。而一個不爭的事實——很多用戶已經不再一本正經地呆在PC電腦前塗塗畫畫,而是會選擇平板電腦來創意作品,也極力促使Wacom必須推出順應移動用戶需求的專業平板電腦。

就在2013年8月,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打磨,Wacom的兩款專業平板電腦——Cintiq Companion新帝超級平板(一款為Windows 8版,另一款為Android版)隆重上市。相比普通平板電腦,它們的獨特性在於仍然沒有脫離專業領域。對熱衷創意的移動用戶,無論在工作室還是在旅途中,都可以隨時捕捉任何創意、靈感,自由發揮的躍然“板”上,而不受傳統環境限製。

這給創意人士帶來的何止是欣喜。在Wacom的商業邏輯中,“創意屬於每一個人”。除了專業設計師以外,其實每個人都不缺創造力,而每個創意都彌足珍貴,不管是大還是小。“我們希望用戶把這個工具用好,讓創意來改變生活。這個願景是不是太大了?”林強笑著說。

如今,Wacom除了日本總公司以外,在歐美及亞太地區都設有分公司,以豐富的產品線滿足世界各地用戶的需求。而隨著每一代產品的更迭,Wacom也越來越知道用戶需要什麼。

以往,成就Wacom的更多是在專業領域的孜孜以求,其直接客戶大多是企業級用戶,業務模式相對穩健,且贏利可觀。但是,當新的商業浪潮撲麵而來時,事實上很多企業的興衰往往就在一念之間——如果不能跟上時代的變化,別說是30年企業,即使百年企業也極有可能被洪流“涮”掉。

對於Wacom來說,在繼續穩定To B業務的同時,向ToC業務的嚐試性擴張,已顯露出其不單單把目標盯在專業用戶上,而是讓設計從好萊塢走向更多的普通用戶。不過,這個市場也不乏競爭者,惠普、索尼、聯想等大牌廠商已涉足此領域。30歲的Wacom “幫助每一個人實現創意”的理想固然豐滿,而向消費級市場也隻是邁出了一小步,但未來值得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