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com:小眾生存法則
視野
作者:朱麗
從如今風頭正健的《金蟬脫殼》《雷神2》,到過去的經典《泰坦尼克號》《星球大戰》等,如果要找到它們的一個共同點,那麼其中之一便是——幾乎所有好萊塢大片中,那些令人歎為觀止的特效場景,都離不開Wacom公司所提供設備的鼎力支持。
這家“一統好萊塢”的Wacom公司,是全球數位板領域的領導者,它的用戶遍及全世界,而迪斯尼公司是其全球最大用戶之一。
提起數位板行業,若非從事設計類的專業人士,可能對它一無所知。但作為計算機輸入設備的一種,它在數字繪畫創作方麵的作用舉足輕重。走過了30年風雨如磐的Wacom公司,始終立足於數位板領域,如今已占據該行業的半壁江山。
何以長盛不衰?“我們一直專注於自己所擅長的領域,當然也因為我們處於一個相對小眾的市場。”Wacom中國公司CEO兼總裁林強對《中外管理》坦言。
這個為創意世界創造著無窮奇妙的企業,30年來究竟有怎樣的生存秘籍?
追求細節的專注
好創意是設計人員始終如一的追求。但在科技日益發達的當今,絕妙作品的形成不得不依賴於技術的支持。
Wacom幾乎就是為創意而生。1983年,成立於日本的這家公司,率先研製並將數位板和無線壓感筆投入市場,最初主要用於電腦輔助CAD設計,並在市場上反響熱烈。對於很多電腦繪圖的用戶來說,這兩款產品的組合使用,無疑是進行圖形設計及文本輸入的最好選擇。
此後,在越來越多彩的創意世界裏,作為電腦繪畫的重要工具之一,數位板擁有了更為廣闊的應用空間。不管是電腦繪畫高手、動漫創作者,還是塗鴉愛好者,他們坐在電腦前,隻要通過一台數位板,各種精美絕倫的畫麵和逼真的人物,就會被一筆一筆地繪製出來。
倒不是因為這種產品有多麼高妙神奇,但對細節的專注和極致追求,卻使Wacom以壓倒性優勢將後來的眾多模仿者都甩到了行業邊緣,也奠定了其在專業領域的領先地位。Wacom的明星產品——觸控筆(也稱手寫筆)就是例證之一。
比如2011年,三星與Wacom公司合作,他們決定為手機“創造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也就是“S-Pen手寫筆”成為Galaxy Note的一個標配。現在,如果問起三星Galaxy Note身上有什麼最獨一無二特征的話,除了擁有超大的屏幕尺寸外,恐怕就必然是“S-Pen手寫筆”了。用戶對於這支可以直接在屏幕上做筆記或者畫圖的“小配件”讚不絕口。因為這支纖小的手寫筆,使得這款手機錦上添花,一度超越獨領市場風騷的iPhone。
較之市麵上同類產品,“哪怕技術參數是一樣的,但(Wacom手寫筆)用在手上的感覺,卻往往大有不同。”談及用戶對Wacom產品的信賴度,林強自豪地說。這支帶有懸浮功能的手寫筆,即使不直接碰觸到屏幕,當筆在半空中滑動時,屏幕也會有很強的感應,使它能像鼠標一樣自由移動。
這種對技術的專注絕不是憑空臆想,而更多的是建立在對市場需求的緊密對接上。當2000年Wacom進軍中國以後,就發現了一個很尷尬的現象:在很多創意工作室裏,地板通常是磁磚或者大理石,數位筆一不小心掉在地上,很容易摔壞。而國外設計師的工作室一般鋪置地毯,幾乎不存在摔壞筆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