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恒大足球到“恒大族群”
視野
作者:何坊
恒大足球奪冠了,除了歡喜,我們還能想到什麼?
從商業模式的角度來看,許家印已把廣州恒大足球做成了一個媒體平台,他的野心更不止於足球,恒大的野心在於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控股集團:房地產、文化、體育、金融、消費品、產業直投……恒大無不涉及,成為真正的“混業”商業模式巨頭。
而混業經營的核心是什麼?怎樣才能使混業模式“形散神聚”?
恒大礦泉水的意義
“這個夜晚,恒大的對手不僅是首爾FC,還有娃哈哈。”一個媒體人這樣開玩笑道。
也不奇怪,亞冠決賽上恒大球員紅色的主場球衣上印著“恒大冰泉”。據說,本場比賽恒大球衣上的廣告位已被某公司拍到1億元,但許家印還是要留給自己旗下的礦泉水公司做戰略推廣。
恒大,一個做地產的,啥時候又出來一個礦泉水公司?
讓我們看看恒大此番“混業經營”的背景。從營收結構來看,恒大地產集團主要為房地產業務,其營收占比為98.4%。而房地產行業的特性是,對現金流依賴度高,由於房地產開發回款周期長,大量現金需依賴於借款。財報披露,2013年上半年,恒大地產借款總額為758億元,高於上一個半年的603億元。其中,1-2年的借款占比最高,達43.7%;1年內的借款占37.3%。
因此,許家印與傳統的地產行業老總不同,他希望開發一些回款周期短的項目,借助恒大足球的知名度,快速建立穩定的現金流。英國的維珍公司是航空公司賣可樂,恒大就是地產公司賣礦泉水,順帶玩玩足球,足球對於許家印來說,是最大的無形資產。
恒大的無形資產已達440.7億元,高於萬科。經過亞冠此役,恒大的無形資產會繼續跨越攀升。
而這種無形資產的最大價值,就是形成了恒大自己的“族群”,其混業經營要形成形散神聚的效果,必是圍繞“族群”尋找盈利點,構建族群商業模式。
從族群模式步入無邊界運作
族群模式,並不是以往理解的目標人群,傳統目標人群理論,強調通過人口特征進行細分。如對收入水平、年齡特征、消費需求等要素進行綜合分析,從而為企業的目標人群進行定位。
而族群模式把企業作為一個支持平台,重在建立具有趨同的價值觀、消費偏好或生活方式的群體,從而彰顯某種個性或特質,引導消費。
例如:消費星巴克的族群,幾乎都喜歡星巴克的咖啡、環境及文化。在星巴克消費,是這些忠誠於星巴克族群的興趣、愛好及價值觀的表達。隻要推出符合族群消費的產品或服務,不論這些產品或服務行業跨度有多大,都會得到族群的青睞。所以企業不用定位自己的產品或服務領域,隻需考慮推出的產品或服務能否獲得族群共享即可。
雖然很多企業對跨界經營存有疑慮,但隻要符合無邊界理論的五項共享原則,即:族群共享(多種產品或服務針對具有相同興趣、愛好及價值觀的群體)、成本共享、渠道共享、能力(可複製性)共享,以及競爭對手共享,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就能打開原有界限或傳統界限進行發展。
“恒大冰泉”對恒大集團最大的意義,正是以族群為基礎,進入無邊界運作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