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下的“微變革”
聚焦
作者:毛新生
挖掘數據的潛藏價值
為什麼說現在是大數據的時代?為什麼大數據與我們的商業有密切的關係?為什麼那些冷冰冰的數據與你所做的商業和管理密切相關?
舉個小例子:近來,有一個風靡美國的產品,它是一個手環,你戴上它可以隨時記錄下你走了多少路,有沒有跑步,心率如何,情緒如何等。晚上,你通過USB接口把數據傳到網上,便可以得到專家的保健建議。醫療衛生行業在信息技術時代,以一種時尚的方式滲入生活的每一個片段,把過去的被動醫療轉化為主動醫療。
另外一個是我身邊的例子。我家附近有一個洗衣連鎖店,但我住的地方不太方便,人家不願來取衣服。最近,有人在微信上做了一個插件,用戶可以通過微信與洗衣公司預約,給衣服拍照後獲得一個二維碼,把它貼在衣服上,在上班時把衣服放在小區旁的一家24小時藥店,便有專人定時收送衣服,你下班後去取回就行了。大家還可以在微信上“吐槽”,對服務進行評價。而老板可以獲取許多信息,了解客戶對什麼不滿,甚至發現新的商機。
可見,信息技術以難以想象的廣度和深度,滲透到商業活動中的每一環,連我們最後的一公裏都數字化了,給我們帶來非常大的價值。
美國有一家銀行,有一天突然想到,所有客戶的消費行為都保留在數據庫中,為什麼不深挖一下呢?因此,銀行把幾十年的數據都拿出來分析,某人的消費行為如何?對奢侈品感覺如何?最近是否有買房傾向?數據價值被激發之後,大量商戶被吸引到這家銀行來。比如:奢侈品公司,特別希望了解怎樣精準地向奢侈品潛在客戶做廣告。
通過這樣的分析,銀行就開始了數據服務業務。當你擁有數據時,找到一個合適的商業視角進行挖掘,會獲得嶄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
可以說傳統業務模式中每一個環節的創新,都可以受惠於大數據技術。
營銷受惠於大數據
美國有一個市場營銷服務公司,客戶經常抱怨它不能及時、準確地提供消費者反饋信息,盡管這家公司能對消費者發出上百億封郵件,但效果卻不甚理想。
於是,公司做了這樣一個改善:他們將郵件以網頁格式發出,消費者是直接將郵件刪除,還是翻了翻屏,或者還有其他動作,都可以記錄下來,這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數據庫。於是,每個客戶都可以得到大量消費者數據,並基於此進行分析。例如:可以分析出客戶的身份、所在地區、收入水平、閱讀時間、關注內容等,營銷效率大大提升。